第137章 記憶中的雨(第2/5 頁)
快樂的雨來自哪裡,當然來自於童趣,小豬佩奇迷你劇裡面還有踩泥坑的橋段,米雲記憶中雨帶來的快樂,不是指淋雨過程中的落湯雞,只是雨水帶來的快樂,雨過天晴有彩虹,這在米雲小時候真能經常見到的七彩彩虹,米雲小時候的年代沒有什麼水泥路和柏油路,全是泥巴路,直到米雲村裡2000年左右全村搬遷出去,河堤上下和家門前都沒有幾戶人家打過水泥地面。
下雨後,一般會天晴,只要不是雨水的季節,小夥伴們就會出來找樂子,玩泥巴也曾經是小夥伴們的遊戲專案,暴力摔稀泥巴到地上,或捏個泥人啥的,還有玩過家家,雨水和稀泥巴也是重要的道具,可以用來做道具菜飯和糕點模型,還有製作成包子饅頭模型,這是在家裡的快樂。
下雨天氣不會影響上下學,尤其是村裡的小學,就幾百米遠,米雲都不用雨傘,下個坡,一衝就跑到學校了,也不怕淋溼,在學校裡吃飯的時候,雨水的快樂就會提現出來了,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在學校搭餐模式,自己帶大米交學校,按每頓飯二兩米的標準,一天兩餐,一學期一交,沒有多退少補的概念,規定每年上交多少米,學校隨便測算的一個標準,學校給學生蒸白米飯,學生自己準備飯缸,還要自己帶菜去學校,小學四年學校沒有賣菜的,大家帶的都是昨晚吃完晚飯的剩菜,勤快的家長早上起來臨時做菜也有,到我們吃早中兩餐的時候,菜都是冷的,但不打緊,只要把米飯掏出一個洞,把冷菜埋進去幾分鐘,就變成熱菜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吃早中飯的時候,是學生們最高興的時候,下課鈴一響,或早自習結束後,同學們飛快的衝進廚房,找自己的飯缸,一般飯缸都會固定放在學校廚房的一個大平臺,眼力勁好的,一上去就能從幾百個飯缸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飯缸,那時候飯缸都沒有標記,沒做任何記號,米雲至今也不知道,小學六年加初中兩年,同學們是怎麼從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飯缸裡快速識別自己的飯缸,難道是神奇的心靈感應嗎?那時候只能從飯缸的花紋和大小顏色來快速識別自己的飯缸,不怕大家笑話,拿錯飯缸和丟失飯缸的事常有。
米雲就記得那七八年打餐生活中,米雲就丟失過自己的飯缸幾次,非常無奈,只能等別人都挑完了,再撿剩下來的飯缸吃,過幾天自己的飯缸又會自動回來,也有生病休假的飯缸,那時學校的飯缸不會請假,學生生病不會通知學校廚房,學校廚房也識別不了病假人的飯缸,只能全部煮飯,而且學生給學校上交的大米只多不少,從來不會多退少補大米,一學期一交,如果一週之內找不到自己的飯缸,那恭喜你,你的飯缸可能就真正的憑空消失不見了,需要自己重新準備新的飯缸,米雲就丟失過一兩次飯缸,至於怎麼丟失的,鬼才知道,不知道經歷過學校答餐的朋友們知不知道丟失飯缸的原因,你們當年是否也丟失過自己的飯缸,當時丟了不怕,可以撿別人的飯缸吃兩天,撿不到,拿學校的大碗裝兩次白米飯,也不是長久之計,最後的結果就是重新帶飯缸進學校。
學校吃早中飯的速度永遠是不可想象的,就像田徑賽上百米衝刺的速度,同學們個個都發揮出了超常水平,只有出村上學的後五年才在學校用晚餐,這個速度降了一半,也有快慢的時候,先一步打飯菜肯定有一定的優勢,至於有什麼優勢這裡就不多解讀了,後面如果回憶到這個話題再解讀,今天的主題是雨水,雨水帶來的故事,在自個村子裡用餐,肯定是帶家裡的菜來學校吃飯,吃到一半,同學們就會找活,除了相互交換菜品,相互比較炫耀外,還要找其它樂子,畢竟用餐的時間比課堂十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要多點,大家吃到一半,比誰帶的菜更有油水,這時候大自然的雨水就起作用了,成了天然公平的裁判,大家把殘存的菜丟進雨水裡,就會延伸出五樓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