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漫畫的歷史(第1/2 頁)
現代意義上的漫畫(icbook),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
它是兩種文藝形式相結合的產物:通俗文學刊物與報紙連環漫畫。
而在此之前,連環漫畫主要以報紙上的連載為主,稱為——strip。
受到報紙發行方式的影響,連環漫畫一般每天連載一行(星期天的篇幅會比較長些),敘事手法也相對固定。漫畫的內容和風格多樣,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幽默“四格漫畫”,也有偵探和動作題材。
不少大受好評的四格連載漫畫源自通俗小說,或是從中吸取了不少靈感。其中的代表便是《人猿泰山》,改編自同名小說。它的劇情雖然不是原創,但是同單純的幽默漫畫相比,這種漫畫在戲劇性上有了長足的發展。
然而,經濟危機和大蕭條的出現,改變了漫畫的現狀。
讀者們不再滿足於單純幽默與搞笑之外,犯罪率的上升、對現實的無奈,都讓人期待更強、更具支配能力的人物出現,扭轉這一切。他將強大、無敵、不可戰勝;他將匡扶正義,掃除世上的罪惡,為人間帶來希望。
類似“邦妮和克萊德”這樣的犯罪並不少見,只是沒有像他們出名而已。而除了少數對於犯罪分子的狂熱追求者,絕大多數民眾對此感到害怕和厭惡的。
週末下班回家的路上,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守護著他們的工資袋。
以提防陰險邪惡的搶劫和盜竊。
總之,人們在呼喚英雄。
這也是《迪克·崔西》這類偵探漫畫誕生並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同罪惡作鬥爭的“硬漢派”私人偵探,成為了讀者現實的投影,而迪克·崔西在漫畫中打擊犯罪的硬派做法,也間接的發洩了他們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和沮喪。
或許,這是一個機會。
目光從小約翰手中的《迪克·崔西》漫畫上收回,柯林心中模糊的靈感變得越發清晰起來。
印記的凝聚需要【信仰】的意志,漫畫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像過去的《信使報》那般,依靠仇恨的言論來吸收一些扭曲的【信仰】。
而是透過刻意引導的方式,將讀者的意識【信仰】灌輸到漫畫的角色當中,就如同原始社會中,人們將萬物作為圖騰開啟信仰的道路。
柯林也打算將漫畫作為印記的圖案,來吸收讀者的【信仰】。
所以,其實我的身份是傳教士?
不,不對,我既不孌童,也不變態所以根本沒資格當神父。
……
想到了改變【信仰】獲取的辦法,柯林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些振奮起來。
循著思路往下,他開始認真思索起來,《信使報》連載漫畫的主題。
作為經過後世網際網路時代洗禮過的穿越者,柯林的選擇可謂是極其廣泛,各種漫畫乃至於小說影視的內容更是百花齊放的供其篩選。
然而,這樣豐富的選材,非但沒有為其提供便利,反而在某方面成為了柯林的阻礙。
如何在如此眾多的題材中,選出一個最有利的故事作為接下來報紙連載的漫畫,著實考驗著柯林的眼光。
“……”
沉默的氣氛在信使報社內流淌著。
看著眼前詢問完漫畫的內容,突然陷入沉思中的柯林。小約翰有些忐忑的和一旁的老約翰對視了一眼,後者搖了搖頭,示意他繼續保持安靜。
不,不對,或許是我想的太複雜了。
搖了搖頭,將腦海中湧現的無數想法重新收攏,柯林開始從現實的角度思考這一切。
正世界的歷史處於大蕭條時期,因此很多太超前的漫畫或許題材,並不適合在這個時代進行發表,然後,考慮到這個時期社會總體的氛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