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到一個更像是聖潔的寺院而不是妓院的地方也近乎不可能。”
宗教並不可能改變人的本性,它對人的極端壓抑往往會使人變得更壞。和尚雖然口唸善哉,表面上根絕慾望,但實際上他們的所做所為未必是這樣。
由於宗教使人處於非自然狀態,人的自然本能衝動得不到應有的滿足,它便會尋找古怪的發洩渠道。教士之間的同性戀和修女之間的同性戀自不待說,各種變態的行為都時有發生。根據記載,性虐待行為也時常出現。
表現宗教反人性、對於人的天性和本能造成危害,本能對宗教的壓抑進行報復採取種種奇特方式的文藝作品比比皆是,其中喬萬尼·薄伽丘的《十日談》是其佼佼者。這部作品謳歌了人的天性、本能、智慧和肉體的歡樂,揭露了宗教的虛偽與騙局,表現了人的本能對遏制、絞殺它的宗教勢力如何進行報復。薄伽丘文筆明快而又犀利,講故事的技巧極高,故事寫得又幽默又風趣,令人看了之後不禁開懷大笑。但他講故事的諷刺意味又極為深長,即使不看故事的細節,只從提要之中也可見出薄伽丘的功力:
五 張揚生命本能(5)
馬賽託假裝啞巴,在女修道院當園丁。修道院的修女們爭先恐後地要跟他睡覺。開始馬賽託還能應付,後來加上院長在內的女人輪流向他發起進攻,他無力招架,終於開口說話,乞求女院長放他出女修道院。(第三天,故事第一)
阿莉白要出家修行,遇到修道士魯斯蒂科,教她怎樣把魔鬼送進地獄。後來,阿莉白越來越喜歡讓教士把他的魔鬼放進她的地獄,魯斯蒂科無力滿足她日益旺盛而強烈的要求,竭力躲避她。後來阿莉白被人找回,嫁給了耐巴爾做妻子。(第三天,故事第十)
費埃索萊的教士想勾引一個寡婦,寡婦暗中叫使女做替身,陪教士睡覺,一面派兄弟去把主教請來,請他親眼看看教士所幹的勾當。(第八天,故事第四)
女修道院長捉住了一個犯了姦情的修女,正要把她嚴辦。不想那修女指出院長頭上戴的是一條褲子,不是頭巾。這褲子也是她在和男人尋歡被他人壞了好事時慌亂之中誤作頭巾戴在頭上的。院長無奈,只得饒恕了她,並從此大開方便之門,再也不和她為難了。(第九天,故事第二)
不過,若引用薄伽丘的原文,我們就能更清楚地看出他寓譏諷於幽默之中的功夫。
薄伽丘講述這些幽默而又諷刺意味極強的故事無非是要向人們表明,人的本能力量總是戰勝一切的,不管你表面上把自己打扮成什麼樣,戴上什麼樣的面具都是枉然。即使是最神聖的宗教信徒仍然抗拒不了本能的力量,那被教徒們認為罪惡的行為恰恰是人類最自然的行為。透過這些故事,薄伽丘既表現了愛有支配一切的能力,本能的力量不可抗拒,表現了小教士動機不太高尚的智慧和生命的歡樂,也表現了宗教的虛偽和反人性。
在《十日談》裡,像上面這種型別的故事可謂比比皆是,異彩紛呈,而且其中妙語連珠。不僅如此,薄伽丘還喜歡借書中主人公的言行來揭露宗教的偽善和醜惡,教皇、教主和教廷的腐化墮落。羅馬主教、紅衣主教以及教廷中的其他主教“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鮮廉寡恥,犯著‘貪色’的罪惡,甚至違反人道,耽溺男風”。在第一天的故事第二中,他借主人公亞伯拉罕的見聞,猛烈抨擊教會的罪惡,痛斥他們“連一點點顧忌、羞恥之心都不存在了;因此竟至於妓女和孌童當道,有什麼事要向廷上請求,反而要走他們的門路……他們無一例外,個個都是貪圖口腹之慾的酒囊飯袋,那種狼吞虎嚥,活像是頭野獸,他們首先是色中餓鬼,其次就該算飯肚子的奴隸了”。
亞伯拉罕考察了一段時間之後,“又知道他們個個都是愛錢如命、貪得無厭,甚至人口(這是說,基督徒的血肉)也可以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