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就是你想的那種意思(第1/2 頁)
“識字,時間如東逝之流水,源源不斷又消逝而不可逆,區別在於不同的只是不同空間之間的世事變幻,斗轉星移。
所以無論在哪處空間,哪處大地,哪個時代,識字,識的都是其已知時代,有記載的知識傳承中記載的文字。
就好比被獸族稱為蠻族的我們傳承的蠻文,神州三教所在的文字等等,這些都是其已知時代記載的知識傳承之中記載的文字,
而上古之前的歲月,那些傳承斷絕的時代,就算是他們把文字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也不清楚這些文字表達的意思,這麼講你能理解了嗎?”
雲衍頓時點了點頭,“這篇如今能聽懂了,好比接壤的神州跟我們一樣都是使用的文字,但是獸族卻是獸語,他們的傳承是在血脈之中,但大體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在於傳承,所以文字的意義就是在於傳承,
而識字就是在一定的範圍內,也就是所謂的已知時代,去獲得其中傳承。
而那些未知的時代,未知的空間,比如浩瀚星空之外除了神州之外的大地,那我們就沒辦法用蠻文或者獸族的血脈傳承去認知他們的文字,認知他們的傳承。”
聞言的周瑾頓時一陣欣慰,“孺子可教,你遠比孤想象的還要有天分,不過兩遍你就能理解其中真意,第二篇識物,這是儒家經義致知格物之中的一篇,幾乎是很多儒門學宮的入門第一課。
既然你想聽,那孤就再為你講一遍。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是以大學始教,必始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
這是用蠻文翻譯而來的原文,意思是致知格物就是說要讓你知道,只要是物就有無窮無盡的理,而但凡人心之靈便有其知,
而這天下所有之物都有理,而理無窮無盡,自然知識也是無窮無盡。
是以大學這本書剛開始教的,就是讓所有初學者都能明瞭這天下之物沒有一樣不是因為其已知的效用讓我等受益無窮。
好比精魄,就是在於銘紋學,就好比靈草靈藥精血等等世間萬物的運用,沒有哪一樣不是因為弄懂了它本身的紋理效用而讓我們受用無窮。
這一段到這裡你能聽懂了嗎?父王畢竟不是儒家大儒,所以這一段也只能跟你講解到這個程度,或許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但是經義重要的是其神,而不是其形,你能聽懂嗎?”
雲衍不過是沉吟片刻就點了點頭,“孩兒聽懂了,這世間萬物都是在於一個認知,我們就是在這世間萬物的已知效用上加以運用,從而讓自己受用無窮,但不代表它本身就只有這些用處。
就好比眼前這靈果,在我們口中不過是圖個吃食,但是它本身可能會足讓某個獸族化形,可能會有什麼其他的藥用價值,
更甚者,也就是後面的那段話,甚至它的果皮果核都能經過時間,或者跟其他靈藥的搭配產生不同的效用,從而讓我們受益,而現今,我們只是沒有發現它的其他更有價值的用處而已。”
聞言的周瑾頓時哈哈大笑,“你確實是聽懂了,很好,真的很好。那第三篇,識人,這一篇你有哪裡不懂的地方嗎?”
雲衍沉吟了片刻,隨即到,“這世間最難測的就是人心,察其言觀其行,善惡彰焉,聽他們說話,看他們行事,就能判斷一些簡單的東西,但是也還有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
這或許是我經歷跟閱歷的問題,所以我聽到這個程度應該是夠了,以後的人生我會遇到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那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