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第一堂課結束(第1/2 頁)
陳星最近開葷的次數有點多,吃出心得了說是。
想要更多的記憶就直接吃腦袋;想要更多的生命能量就吃軀幹;想要特定的某種強化基因組就儘量用嘴去吃,而且多吃些筋頭巴腦效果會更好。
之前就講過,記憶的獲取分活體跟現殺的區別,活體的可以獲得更完整的記憶,但調取起來會費一些時間。
而現殺的就沒這些顧慮,大腦裡會留下最近最新鮮最深刻的記憶。
那個有名的實驗大家都知道,一般最深處最不願意想起的回憶往往是最深刻的,這時候只要讓目標不要去想那麼他就必然會去回憶。
陳星沒有撒謊,他從來不相信嘴遁,也從來不認為主角就應該有嘴遁。
別人都有的天賦陳星卻沒有,所以才說他是個差勁的主角。
聽見陳星的問題約書亞渾濁的眼睛突然綻放了一絲光芒,眉頭的褶子都開了,他就在等陳星這個問題啊。
約書亞確實是個叛徒,但叛變人類的確切來說不光是他,連同他背後整個第七日都說是叛徒其實也沒什麼大問題。
他們這麼做是有理論支援的。
這是個看上去經過深思熟慮的理論,是在索爾叛出之後,由白宮裡那個白鬍子老頭提出來的。
所謂“非整體族群變節率”推論的理論。
理論大致提到了智慧種族中高等和低等的區別,沒有特意說擁有大族群意志的種族更高等,也沒有承認由完全個體組成的生命族群更低階,而是從擁有智慧後的不確定性出發得出的分析。
老頭子認為,智慧越高的生物族群越沒有堅定的陣營,所謂叛變是必然存在的,且隨著智慧的等級提高而越來越高,是呈正比的。
所以在他聽說有人溝通到了異次元種族之後就悟了,他認為就算自己怎麼防也不可能防住有人叛變。
地球上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和主權國家數量,哪怕是他這個“自由世界”的領導人也沒能力做到完全的封鎖。
他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所以他特意甄選了一些可控的目標後又成立了第七日。
第七日大部分和崑崙的作用差不多,崑崙建設了“蓬萊”這一人類避難所,而第七日也在地下玩命挖掘建造
第七日的另一部分作為完全隔離的研究所存在,除了一些針對能武裝戰力的研究外還專門培訓與異次元種族的雙向間諜。
約書亞就是研究員件雙面間諜之一,一邊給外面提供不痛不癢的資料套取信任,一面透過異次元種族的饋贈反哺研究專案。
陳星的目標也很明確,除了幹掉目標之外陳星是真的很好奇,這些叛變的高等生物們到底對人類瞭解到了哪一步。
“我們才是人類的希望!我的死不算什麼,我們終將再次偉大!萬歲美……利……”
約書亞知道自己肯定是活不了了,他們知道陳星這個人,也有專門針對陳星的對策,但這次陳星來的實在太突然了,所以只能讓他得手。
但約書亞不在乎了,他腦海中還在幻想他慷慨就義的場景,火花四濺的機器終於完全宕機,整個研究所內燃著熊熊大火。
而他約書亞將在“烈火中永生”,不久後整個研究所就會自毀,而那時他的名字將會永遠鐫刻在人類的歷史中,成為英雄,成為人類之光。
可這只不過都是約書亞死前的幻想罷了,他只說出了“ar”,“ca”的發音在陳星摘下他的腦袋後就被完全憋在了嘴裡。
看著約書亞滿臉笑容的安詳死相陳星心裡只覺得好笑。
陳星不明白,一個暴發戶的國家,歷史短的可憐不說,整個發家史除了巧取豪奪就是詐騙,根本就是完全不可複製的特殊畸形產物,他們是怎麼有自信說出讓arica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