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趙朗要和顧北搞事情?(第1/2 頁)
“顧兄,你這兒收鹿茸嗎?”
顧北一聽鹿茸,驚訝道:“你有鹿茸?”
趙朗將揹簍裡的鹿茸遞給他,“你看看這個,這是我從一隻成年野鹿身上得來的,不知道品相如何。”
七月是鹿茸收割的最好時機,他獵到的這隻鹿是一隻剛成年的公鹿,也不知能賣什麼價。
顧北接過他手裡的鹿茸,仔細端詳片刻,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兄,你這對鹿茸品相很好,這樣吧,我就按一兩500文的價收怎麼樣?”
趙朗默默算了一下,一兩500文,一克就是10文錢,這可比前世貴了將近四成啊。
不過這也好理解,他這隻鹿是野生的,前世哪能買到野生鹿茸?都是人工養殖的。
十文錢要比他預估的高出不少,也算是小小的驚喜吧。
“可以,麻煩顧兄給稱量一下。”
顧北用一旁的小秤稱過後說道:“趙兄,一共九兩二錢,算下來是4600文。”
“行,賣。”
顧北收起鹿茸,拿出四兩銀子和六串銅錢遞給趙朗。
趙朗接過錢裝進錢袋裡。
7690文加上4600文,這兩隻獵物給他帶來了12兩又290文的收入。
在這個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兩的時代,十二兩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山泉村八九十戶人家,存款超過十兩的也就那麼二三十戶,更多的人都只能混個肚子,至於存款,那是一毛也沒有。
就那十來兩銀子也是一家人省吃儉用存了一輩子的錢,要說年淨收入超過十兩的,也就里正家和趙有根家了。
山泉村地處邊關,二十年前兩國交戰的時候經常被敵國侵襲,百姓吃飽肚子都難,更別提存款了。
後來兩國簽署了止戰條約,山泉村才得以休養生息,百姓的日子才稍稍有所好轉。
這種好轉也僅僅是不用擔心秋收時敵國蠻子過來劫掠了,其他方面和以前沒多大差別。
因為山泉村乃至整個豐臺縣的土地都比較貧瘠,糧食產量很低。
以前被蠻子劫掠後朝廷會免了村裡的稅,百姓沒吃的,只能挖野菜啃樹皮吊命。
現在蠻子不劫掠了,百姓就得給朝廷交稅,交了稅後也不剩多少糧食了,百姓還是要挖野菜餬口。
這裡交通又不發達,生產力也不足,導致全縣整體經濟水平很低,絕大多數百姓的日子過的依然很苦。
這也是趙大郎手腳不乾淨了四五年,偷了十幾家,總價值不到二兩銀子的原因。
趙朗從趙大郎的記憶中得知,他偷了村裡的十幾戶人家,一次也沒有偷到錢,收穫最足的一次是偷了一雙棉鞋,能值五六十文。
更多時候,每次都是偷只雞或者幾個蛋的。
村民被偷之後也只是在村裡滿巷子的罵人,卻並不會去報官,丟雞丟蛋的案子,縣衙的人都懶得來。
趙朗收了錢,又買了些花椒,陳皮之類的調料,背起揹簍準備去杏花村。
顧北問他:“趙兄,是家裡有人生病了嗎?”
這人買了四五味草藥,但這幾味藥根本配不到一起,他該不會是胡亂買一些藥回去治病吧。
這幾味藥雖然少量服用對身體的危害不大,但他這麼胡亂用藥會錯過病人的最佳治療時間。
趙朗見他望著自己手裡的調料,解釋道:“我家沒人生病,這些草藥我拿回去是當調料用的。”
調料?也是,這些藥材味道確實獨特,倒是可以做調味劑。如此他便放下心來。
不過還是叮囑道:“趙兄如果需要看病或者有什麼事需要幫忙,儘管開口。”千萬不要自己隨意用藥。
趙朗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