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清廷&ot;奶子府&ot;
清廷設有奶子府,隸屬於直屬皇帝指揮的錦衣衛。清宮規定,每個季節,京郊兩縣、各大衙門,廣泛尋找丈夫健在的端莊良家婦女,身體健康,年齡在15歲以上,20歲以下,還要子女健在;必須是生下第二胎之後三個月左右,無異疾的女子四十人,在皇宮大院開闢專室養護,稱為&ot;坐秀奶口&ot;。再選八十人,安排在宮中,由內府專門供應飲食,稱為&ot;點卯奶口&ot;,是用來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時補缺的。所有奶媽每季更換一批。
奶媽們的報酬不一定,一般的是每天給米八合,肉四兩,另外付給一些日常用品、避暑取暖等費用。倘若奶兒子當了皇帝,定製是封予被拋舍的親生子騎都尉世職,賜田宅,也算&ot;禍兮福所倚&ot;的一證吧。
&ot;奶口&ot;們的乳汁並不都灌輸給皇子們,慈禧太后每天就要飲用人奶一杯,以求青春永駐。所以&ot;老祖宗&ot;臨咽氣兒時臉兒還光亮亮的。
宮廷對於奶媽的要求十分苛刻,在選擇上不容有半點差錯:
一、 要選自滿族,是真正的旗丁之妻;
二、要詳細檢視產婦的新生孩子,並送交敬事房查驗;
三、由兆祥所媽媽哩仔細檢查奶口,首先要選奶水充足的入宮再行驗選;
四、已經入選的奶口,再從中間選擇體形良好、相貌端莊、身體乾淨、奶水充盈的。
五、年齡在15到20歲之間,特別好的可以在25歲左右。
清宮太監
在清朝,宮中太監多達千人,最多時有兩千八百多人。這些太監除了少量的戰爭俘虜或年幼的宮刑罪犯外,大部分是從民間招募而來的。當時直隸以及今天北京郊區的昌平、平谷、大興、宛平等處都是出太監的地方。報名做太監的都是窮苦農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為生活所迫,便將他們送入宮中。甚至一些已結婚生子的青年人,也淨身做了太監。據《大清會典》記載:清宮太監的招募工作通常由內務府下的會計司負責。會計司下設有兩個牙行,具體負責太監的招募和&ot;淨身&ot;手術的實施。
準備當太監的孩子在做&ot;淨身&ot;手術前,都要先簽一個合同,表示自己是自願接受手術的,出了生命危險完全由自己負全部責任。簽完合同,這孩子就被送上了手術臺。所謂的手術臺,是一塊四角都裝著鐵環的門板。孩子一躺上去,&ot;淨身師&ot;把孩子的四肢牢牢的捆在鐵環上,然後蒙上一塊黑布,灌上一碗大麻湯做麻藥,接著一盆涼水潑向孩子的下身,趁著孩子腦袋發懵、身子發麻時就下刀。一些人付不起這手術費,就由家長自己動手。晚清的太監馬德清在回憶當年自己親生父親給他&ot;做手術&ot;的經歷時說,當時他被嚇壞了,&ot;疼得不知昏過去多少次。&ot;太監們入宮時,每人都能得到一筆安家費。入宮後,每月還可以按等級得到相應的&ot;月薪&ot;,按季領取一份&ot;口糧&ot;。
清廷對太監的管理非常森嚴。按《宮中則例》規定:太監口角鬥毆,打六十大板;點燈時不謹慎、夜裡值班時打瞌睡、大聲喧譁、損傷宮中陳設、私自外傳宮內之事、不服上層太監管教等打四十大板;傳小道訊息、請假回來得太遲等打二十到三十大板。太監們的精神壓力特別很大,每天戰戰兢兢,處處小心謹慎,但越是這樣他們越容易出錯。
乾隆四十九年六月,在瀛臺當差的一個太監,因為母親病重,告假三天。回家後,母親病逝。辦完喪事趕回宮中,晚了不到一天,但首領太監已上報作為逃跑處理,於是他被發到南苑在馬棚裡鍘草三年。
嘉慶十三年,保和殿的小太監用竹棍支窗戶,隨手將削竹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