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2/2 頁)
。
也是一個戰爭宣言。在這個戰爭中,經濟攻勢將成為蘇聯政策中一個積極的工具,而且,在全面核戰爭的威脅所造成的恐怖掩護下,軍隊的地位讓給了工廠,武器的地位讓給了貨物,市場也將成為未來的戰場。戰爭,儘管形式有所不同,但它又回到了那種不流血的專制帝王時代。這種戰爭的目的,是要使對方的經濟破產,而不是要毀滅它的軍隊。如果讀者回過頭來,重讀一下本書的第五章,回味一下安德魯&iddot;尤爾在1835年就工業革命第一階段各國工業對於爭奪海外市場所講的一段話(他把這個稱之為&ldo;新的交戰法&rdo;),那麼,你就能對蘇聯企圖進行的戰爭,有一些新的概念。
自從1939年以來,蘇聯的工業一直在迅猛發展。近年來,它的生產發展速度,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據估計,1950年的產量,已達到了美國的百分之四十五。大體說來,這與工業革命的前期英國生產力迅速增長的原因基本相同。這就是說,把利潤再次投放到資本性的裝備之中,而不是分配給勞動者。在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英國工人的貧窮是工廠主之間相互競爭的偶然結果。 [ 作者註:參見本書第5章第2節。 ] 而今天的蘇聯,這都是有計劃地進行的,也許可以把它稱為&ldo;有組織的貧窮&rdo;。所以,消費物資是受限制的,因為它們只有有限的市場。不過,在下一節裡,我們將會看到,這種有組織的貧窮,本是早期資本主義工業爭奪的災難,但它並不可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
蘇聯的生產力雖然是在快速增長,但是,除非中國加速工業化,否則,西方經濟集團的地位是不會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的。即使中國加速了工業化,它也許會獨自形成一個亞洲經濟集團,而與蘇聯分開。如果把中國問題撇在一邊,那麼可以看出,西方的主要危險並不是蘇聯的競爭,而是它本身缺乏經濟上的結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