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一百招(第1/2 頁)
首先,帶領天下英雄伏擊遼國武士這種大事肯定是經過少林寺當時的掌權派商討過的。慕容博在將訊息告訴玄慈後,玄慈定然需要將此事稟告給靈字輩僧眾。
也就是說在玄慈釀成雁門關慘桉,並順利接任少林派掌門人位置之後,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少林內部才漸漸地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不對勁,並以此質疑玄慈掌門人身份的正統性。
但這件事情牽涉太大了,少林派不可能將這件事情鬧大,因此只能秘密探訪。如果真的要對慕容博進行追責的話,為何只派一個玄悲來查探呢?
而玄悲很有可能也是少林派內部為數不多真正有良心的一部分人。他與玄慈雖為師兄弟,卻並非一體。或許他相信玄慈是受人欺騙,但他就是堅持將此事追查了下去。
所以玄悲就這樣以一種近乎莫明其妙地方式死亡了。
至於玄悲究竟是不是慕容博所殺,這件事情根本就不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原著中玄悲被殺之後,對慕容復的追查只是停留在光打雷不下雨的水準。因為重要的從來都不是真相,而是因為玄悲固執的行為讓大家都當不了體面人,所以有人幫他體面了。
剎那間,一切原本想不明白的一些細節問題,慕容復都想明白了。
從始至終,玄慈都是一個內心卑劣膽怯的懦夫,以少林與中原武林的顏面為藉口躲在真相後面瑟瑟發抖。
當他親眼看著當年雁門關事件中的那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玄慈內心的恐懼與日俱增,不然他也不會給汪劍通寫那些狗屁不通的信件。
終於某一天,在一個十分微妙的時間點上,玄慈內心的恐懼終於將他給壓垮了當年的那個孩子,他的報復終於來了。
於是在極端的恐懼中,玄慈默許了全冠清等人扇動叛亂,默許了智光等人說出當年的一部分真相的做法。因為喬峰的成長早就已經超出了玄慈的心理預估。
而這件事情的成本與收益在玄慈看來是完全值得這麼做的。畢竟當年的人早就死得差不多了,事情又過去了三十年。當年的受害者,此事早就化為了一抔黃土,沒有人會追究這件事情。就算傳出去,大家也最多感嘆一句造化弄人。
至於喬峰,那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個身份很有可能是契丹人,且不再是丐幫幫主的喬峰在中原不過是一個能打一點的武夫而已。
從玄慈的立場來看,如果喬峰是丐幫幫主,並且發現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必然會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展開瘋狂的報復,到時候就不好收場了。
所以,杏子林中喬峰才會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驅逐。
至於沒有了喬峰,丐幫會不會淪為三流幫派什麼的這個就不在玄慈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而玄慈今天派了這麼大的陣仗來對付自己也很好理解。一種可能是玄慈不知道慕容博是假死,那從玄慈的視角來看,慕容博必然會在臨終前將雁門關的秘密告訴慕容復畢竟這樣一來慕容復就掌握了一柄能夠要挾玄慈的劍。這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而另一種可能性雖然很扯澹,但也不是沒可能。那就是慕容博的假死,玄慈從始至終都是知道的。甚至慕容博在藏經閣偷書也是玄慈默許的。畢竟少林雖然沒有絕頂高手,但一流高手卻有幾十個,要在這麼多高手眼皮子底下一藏就是二十年,聽起來就不可思議。
玄慈唯一沒有料到的變數就是蕭遠山並沒有死,並且懷著刻骨的怨恨在少林藏了二十幾年!因此,綜上所述,少林,那是絕對不能去的!去了的話,最好的結果也是被廢掉武功,彰顯少林派的宅心仁厚。
就算是慕容復死於少林派的圍攻,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只會稱讚少林派除魔衛道,匡扶正義。
玄悲的死成功觸動了玄慈敏感的神經。玄慈突然發現,慕容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