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2 頁)
只是泛指其地,不過流行卻很早,古希臘人即以印度河以東之地統稱印度,中國《史記》稱之為身毒,到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改譯為印度,遂沿用至今。
從公元前2400年開始,古代印度的本地原有居民達羅毗荼人逐漸創造建立起自己的印度河文明,在考古學上由於從1922年開始透過考古發掘發現了其主要文化遺蹟哈拉巴和摩亨約達羅,因此又被稱為哈拉巴文化。
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400- 前1750年)的繁榮期大約開始於公元前2200年,這時已出現了國家。但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文明有衰亡之象,中心地區在此後一二百年迅速瓦解,但較遠城市則存在到公元前二千年代後期。
哈拉巴和摩亨約達羅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在考古發掘中最早發現和最大的文化遺址。兩城市的面積、人口和營造佈局都很相似,皆分衛城(或稱上城)和下城兩部分。其中衛城位於城市西部,設防森嚴,以高牆深壕環衛,街道旁建有圓形塔樓,是戰時的防禦城堡和居民的避難所。哈拉巴衛城高達50英尺,基底厚約40英尺,全部用燒磚砌成。厚實高大的城牆,暗示出國家的強大和戰爭的頻繁。哈拉巴和摩亨約達羅城內中心都築有規模宏大的穀倉,下層磚砌牆基,上有數層木構並設窗戶通風,是印度河文明特有的建築。容量巨大的穀倉可能是備戰時或災荒時利用的。兩衛城還在四周築有防禦塔樓,城內築有大浴池和經院等別的高大建築物。從衛城建築的複雜精良、穀倉容量之大和防禦裝置之完備來看,哈拉巴和摩亨約達羅顯然控制著周圍廣大地區,很可能各是一國之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