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朱慈烺所提,又是一項標新立異的做法。
歷來,皇帝和朝臣們在殿堂上商議好的事情,聖旨一發,百姓照著做就行了,根本沒有置喙或者是提問的權力,朝堂們也不覺得有向百姓們解釋的必要。但朱慈烺穿越而來,深知民心安定的重要性,一項好的政策,如果沒有向百姓解釋清楚,得不到百姓的支援,那麼就很有可能被奸人利用,一旦如此,再好的政策也會變成誤國之策。
比如王安石變法。
原本非常好的政策,但因為沒有向百姓們解釋清楚,又誤用奸人,導致整個政策一塌糊塗,最後不得不黯然收場。
崇禎沉思了一下,看向首輔周延儒。
周延儒拱手:「殿下所言甚好,老臣贊同。」大政策都贊同了,這點小事當然更沒有反對的理由了。
「老臣也贊同。」
內閣四臣都是點頭。
如此,朱慈烺所言算是透過了。
做完了這一切,崇禎有點累了,他坐回龍椅:「誰還有本?」
沒有人搭話。
「那就散朝。」崇禎起身往後殿走。
「散朝!」
王之心尖銳悠揚的聲音中,朱慈烺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早朝,緩緩落下帷幕。
等皇帝和太子走了,朝臣們三三兩兩的離開,回各部辦公,和素日裡冷清不同,今日朝臣們討論的尤其熱烈,太子朱慈烺的表現,太讓他們意外了,誰能想到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居然能有如此高明但又如此毒辣的見解,不說其他,只說催收逮賦的三策,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想不出來的。
這其中,少詹事王鐸和左庶子吳偉業的表情最是怪異。剛才皇太子在朝堂上那番大論,驚的他們的下巴都快要掉下來了,簡直不可思議,難以想像。
作為太子的老師,對太子肚子裡的那點乾貨,兩人最清楚不過了。如果說校場上雷厲風行,斬殺一百假兵,還有可能是皇家的高貴血脈和少年人的英武之氣,兩者相互結合、融會貫通的結果,那麼財稅四策呢?
不熟讀經書,沒有縱觀古今的聰慧,不可能制定出如此高明的財稅之策。
王鐸和吳偉業都不相信是太子自己想出來的,太子身後,一定有一個非常高明的老師!
不只他們,很多朝臣都有這種想法。
因此,原先對王鐸和吳偉業都不太看得起的朝臣,紛紛走上前來,向他們兩人施禮——在這些朝臣看來,皇太子的高策,一定是出於他們兩人之手。
連內閣四臣都向他們兩人側目。
王鐸和吳偉業心裡苦笑,但卻也不敢明說。
出了文華殿,百官們議論紛紛,很多人的心裡都認為太子性子激烈,心急氣燥的程度,尤勝當今陛下,更有人認為,太子聰慧又激烈,恐非社稷之福,代表人物當然就是剛剛在朝堂受挫,一臉憂心的禮部尚書林欲楫。
嘈雜聲中,卻聽見內閣四臣之一,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謝升幽幽嘆口氣:「太子如此聰慧,還要我等朝臣何用?」
此言一出,現場立刻就靜寂了。
第46章 再退一步
直到離開文華殿,跟在崇禎身後,往乾清宮走的時候,朱慈烺才忽然發現,自己前胸後背,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濕透了——雖然準備充足,早朝也還算順利,但其間的形勢變幻、風雲詭譎,還是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他謀劃了一個月的京營總督,差點被朱純臣和言官們所破壞。
而東林言官對他的猛烈攻擊,也是他始料未及。
幸虧他地位穩固,崇禎又是一個剛烈性子的皇帝,如果是一個膽小怕事、懦弱無主見的皇帝,說不定真會被群臣們嚇唬住,把朱慈烺關回宮內呢。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