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頁(第2/3 頁)
了一種具有生命的恐怖。
在文行過半之處主人公肩負使命走出了金字塔,開始穿越這片死亡籠罩、數萬年間都無人涉足的世界‐‐他日以繼夜地在這無法追憶的上古黑暗中穿梭時,每時每刻都帶有一種宇宙洪荒的陌生、使人屏氣寧息的神秘與近在咫尺的恐怖,這在文學界中實屬罕見,即使在今日也是無可企及的。書中最後的四分之一以拖泥帶水的形式收尾,不過此舉也並未完全破壞作品強大的整體氛圍。
霍奇森先生的後期選集,《幽靈獵手卡納奇》(carnacki,the ghost-fder)則是由數年前在雜誌中發表過的加長短篇作品組成,其質量相對其他作品而言有顯著下滑。這部選集中的作品均描述了一位多少略顯刻板的&ldo;神探&rdo;人物‐‐迪潘與夏洛克&iddot;福爾摩斯等類似人物的繼承者,也是阿爾傑農&iddot;布萊克伍德筆下約翰&iddot;塞倫斯的近親‐‐遊走於各類犯罪現場與超自然事件之間,其中的氛圍也因專業&ldo;神秘學&rdo;之氣息的幹擾而黯然失色。不過其中幾篇作品還是具有相當的感染力,而作者高超的天賦在其中也可見一斑。
自然,恐怖元素在現代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應用不是三言兩語便可概括的。恐怖要素在一切描述世間百態的各類詩文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使用,於是在正統文學大家的作品中並不難發現其蹤跡:詩人白朗寧的長詩《羅蘭少爺於黑塔下》便充斥著咄咄逼人的恐怖,而小說作家約瑟夫&iddot;康拉德則時常描寫隱藏在深海中的黑暗奧秘,或命運那不可抗拒之力對孤獨與瘋狂偏執之人的影響。經歷了眾多流派的影響,文學中的恐怖元素已然派生出無數形態各異的分支,但在這裡我們所檢視的是其相對純淨的狀態‐‐以恐怖元素為主導,任何主題與發展皆與其密切相關的藝術作品。
與英國怪奇流派尚且不同的則是愛爾蘭的怪奇文學,其發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凱爾特文藝復興時期。愛爾蘭向來盛產諸多鬼怪與精靈的傳說,而這些傳說在過去的一百年間又經過一位位諸如威廉姆&iddot;卡爾頓、t克羅夫頓&iddot;克羅克、王爾德夫人‐‐奧斯卡&iddot;王爾德之母、道格拉斯&iddot;海德,與wb葉慈等忠實文人們的不同演繹,後經凱爾特文藝復興這一現代文化運動的傳播,這些神話故事已被集中收錄並已經過詳盡的研究,而其中的精髓便由此反覆重現在後世文人如葉慈、j辛格、&ldo;ae&rdo;、格里戈裡夫人、帕德里奇&iddot;庫隆、詹姆斯&iddot;史蒂芬斯與其同僚的作品之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