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2/3 頁)
的好處。
元昊在三川口之戰獲勝後,就向范仲淹作出和平姿態,他一面&ldo;使 人於涇原乞和&rdo;2,同時又釋放宋塞門砦主高延德,讓他回到延州,轉達 其希求和平的願望。范仲淹也希望透過談判解決問題,但和平是有條件 的,只有元昊同意宋方提出的要求,和平才會到來。他寫信給元昊道: &ldo;高延德至,傳大王之言,以休兵息民之意請於中國,甚善。
大王果然以愛民為意者,言當時之事(指稱帝建國),由眾請莫遏, 以此謝於天子,必當復王爵,承先大王保國庇民之志,天下孰不稱 大王之賢。?況宗廟有先大王誓書在,諸路之兵,非無名而舉, 鐘鼓之伐,以時以年,大王之國,將如之何!他日雖請於朝廷,恐 有噬臍之悔,惟大王擇焉&rdo;3。
這封信的意思很清楚,即恢復和平的條件是取消皇帝稱號,依舊向宋稱 臣納貢。否則,只有繼續戰鬥下去,一旦宋勝夏敗,那時再向宋朝提出 2《欒城集》卷38,《論蘭州等地狀》。
1《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2《長編》卷130,慶曆元年正月戊寅。
3《長編》卷130,慶曆元年正月戊寅。
取消帝號和稱臣,以換取和平,那就成為不可能而後悔莫及了。因為條 件苛刻,加上元昊又取得了好水川的勝利,態度強硬,只好暫時作罷。
龐籍知延州後,宋政府處境艱難,曾密令龐籍尋求媾和途徑,&ldo;會帝厭 兵,因招懷之,遣籍報書&rdo;1,公元1042年九月爆發的定川砦之戰,宋 朝又遭失敗,更加迫切需要和平,西夏因&ldo;久不通和市,國人愁怨&rdo;2, 也感到戰爭難以繼續下去,於是雙方又恢復了和談聯絡。公元1043年, 元昊派六宅使伊州刺史賀從勖與文貴到汴京(今開封市)進行和談,因 西夏方面堅持元昊&ldo;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 稱臣&rdo;3,未能得到宋朝同意,接著宋仁宗派邵良左,張士元、張子奭、 王正倫前往西夏首都興慶府商議,&ldo;且許冊為夏主&rdo;4,因元昊不肯讓步, 和談未能取得進展,於是元昊再派如定、聿舍、張延壽、楊守素到汴京 繼續談判,這樣,雙方你來我往,經過一年的討價還價,最後求同存異, 和約終於成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