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4)中醫養生秘訣:四時五行如何塑造你的身心健康?(第2/2 頁)
多時,陽氣就會相對不足,反之亦然。這就是“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的道理。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人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都是在一定的平衡狀態下進行的,任何一種因素的過度或不足都可能打破這種平衡,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因此,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外界環境的極端變化、維護身體的陰陽平衡,對於保持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就必須注意維護身體的陰陽平衡,避免各種因素的過度或不足對身體造成損害。同時,也要注重調節自己的情緒和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以保持身心的和諧與健康。
中醫理論中的“四時五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因時不當而導致的疾病傳變規律。
首先,“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指的是如果在冬天受到寒邪的侵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調理,那麼到了春天,就可能會引發溫病。這是因為冬天氣候寒冷,人體陽氣內藏,若此時受到寒邪侵襲,容易損傷陽氣,導致體內陰陽失衡。春天陽氣生髮,但由於冬天寒邪的遺留,使得陽氣生髮受阻,從而引發溫病。
接著,“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則是指在春天受到風邪的侵襲,可能會影響到夏天的消化功能,導致飧洩(即消化不良、腹瀉等)的發生。春天是肝氣生髮的季節,風邪與肝相應,若春天受到風邪的侵襲,容易損傷肝氣,導致肝氣疏洩失常。夏天陽氣旺盛,但由於春天肝氣受損,使得夏天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引發飧洩。
再來看“夏傷於暑,秋必害瘧”和“秋傷於溼,冬生咳嗽”。夏天氣候炎熱,人體陽氣外洩,若此時受到暑邪的侵襲,容易損傷人體的陰液,導致陰液不足。秋天是陰液收斂的季節,但由於夏天暑邪的遺留,使得陰液收斂受阻,從而引發瘧疾。而秋天溼邪較重,若此時受到溼邪的侵襲,容易損傷肺氣,導致肺氣宣降失常。冬天陽氣內藏,但由於秋天肺氣受損,使得冬天肺氣宣降不暢,從而引發咳嗽。
這句話透過描述四季中因時不當而導致的疾病傳變規律,強調了順應四時變化、調和陰陽平衡的重要性。在中醫看來,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只有順應自然規律、保持陰陽平衡,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