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7)藏象究竟是什麼?一文帶你深入瞭解(第1/4 頁)
在古代中醫的藏象理論中,“藏象”一詞,是指藏於體內的內臟所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徵象,也常用來通稱內臟。皇帝問及藏象,岐伯的回答涉及到了中醫對於心這一臟腑的深刻認識。
岐伯言心為生命的根本,這一點在中醫理論中尤為重要。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與小腸相表裡。心作為君主之官,統攝全身臟腑的功能活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心的功能正常,則血脈通暢,面色紅潤,精神飽滿,思維敏捷。
岐伯進一步指出,心是精神和意識存在的地方。這是因為心主神明,具有統帥全身臟腑生理活動和主司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於五臟,但主要是由心主神的生理功能所統攝的。
至於心的榮華表現於面部,這是因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面部血脈豐富,故色澤變化能反映心血、心氣的盛衰及其機能的強弱。心血充足,則面部紅潤有光澤;心血不足,則面部白而無華;心氣不足,則面色淡白、晦滯;心血瘀阻,則面色青紫。
至於心所充養的組織在血脈,這是因為心主血脈,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執行不息的作用。心氣的強弱,血液的盈虧及其迴圈狀況,均可影響脈象。
最後,岐伯提到心為陽中的太陽,與夏氣相通。這是因為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而心為陽髒,主陽氣。夏季的氣候特點與心的生理特性相應,故夏季養生應順應心的生理特性,保持心情平靜,避免過度激動和煩躁,以防心火過旺。
關於“肺是氣的根本,是魄所續藏的地方”,這句話是中醫理論中對肺功能的深度描述。首先,我們要明白中醫中的“肺”並不僅僅是解剖學意義上的肺部,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功能和特性。
肺作為“氣”的根本,主要是指它主管著人體呼吸之氣與一身之氣的生成和執行。在中醫理論中,肺透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撥出體內的濁氣,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這一過程不僅是生命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同時也保證了人體氣的生成與更新。
至於“是魄所續藏的地方”,這裡的“魄”指的是一種與人的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物質,它依賴於氣血的滋養,並藏於肺中。在中醫看來,肺與魄的關係密切,肺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精神活動。
接下來,我們來看“其榮華表現在毫毛,所充養的組織在面板”。這句話描述了肺與體表組織的關係。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透過宣發作用,將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到全身,以溫養面板肌肉,故面板毛髮潤澤。若肺氣虛弱,則可能導致皮毛憔悴枯槁,出現各種面板問題。
最後,“是陽中的太陰與秋氣相通”。這句話揭示了肺與自然界季節變化的關係。在五行學說中,肺屬金,與秋季相應。秋季氣候乾燥,而肺為嬌髒,喜潤惡燥,故秋季養生應特別注意潤肺養陰,以防肺燥傷身。
中醫對肺的認識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系統,它不僅包括了肺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還涉及到了與人的精神活動、體表組織以及自然界季節變化的關係。
腎主蟄伏,這一描述在中醫理論中相當有深度。首先,我們要理解“蟄伏”這個概念。在自然界中,蟄伏往往指的是動物在寒冷季節進入的一種靜止、休眠狀態,以儲存體力和精氣。在中醫理論中,腎被賦予了類似的功能,即“封藏精氣的根本”。
腎作為封藏精氣的根本,意味著它是人體精氣的儲存庫和源泉。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生殖繁衍、抵禦外邪等多種功能。腎能夠將這些精氣儲存起來,並在需要時釋放,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此外,腎還是精氣存在的地方。這裡的“精氣”可以理解為一種更高階別的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