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5)陰陽平衡之道:預防疾病的自然法則(第2/2 頁)
,精乃亡,邪傷肝也”這句話出自中醫的經典著作,它描述的是風邪侵入人體後,可能導致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首先,“風客淫氣”意味著外來的風邪侵入人體,與體內的淫氣(這裡通常指因飲食起居不當、情志失調等因素導致的氣血不和、臟腑功能失調等)相互作用,引發疾病。
“精乃亡”則表示在這種作用下,人體的精氣可能會受到損害,導致精神不振、體力衰退等症狀。而“邪傷肝也”則進一步指出,這種邪氣特別容易傷害肝臟,因為中醫認為肝主疏洩,具有調暢氣機、調節情志的功能,若邪氣侵入肝臟,則會影響其正常功能,導致肝氣鬱結、情志不暢等問題。
接下來,“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為痔”描述的是,在風邪與淫氣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如果再加上飲食過飽,可能會導致筋脈鬆弛、氣血不暢,進而引發腸道疾病,如痔瘡等。這是因為飽食後,胃腸道的負擔加重,氣血容易積聚於胃腸道,而筋脈得不到足夠的滋養,就會出現鬆弛無力的現象。
“因而大飲,則氣逆”則指出,如果再加上大量飲酒,會導致氣機逆亂,出現胸悶、氣喘等症狀。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人體的神經和血管系統,導致氣血執行不暢,氣機逆亂。
最後,“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則強調,在風邪、淫氣、飽食、大飲等因素的基礎上,如果再加上過度勞累或強力勞作,會進一步損傷腎氣,導致骨骼疏鬆、脆弱等問題。這是因為腎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和骨骼強健的重要基礎,如果腎氣受損,就會導致骨骼的強度和密度下降。
綜上所述,這句話從中醫的角度闡述了風邪侵入人體後可能導致的多種病理變化,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對這些病理變化的影響。它提醒我們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風邪和淫氣的侵襲,以及飲食過飽、大量飲酒和過度勞累等不良習慣對身體的損害。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這裡強調了陰陽平衡中的關鍵——陽氣的穩固和緊密。在中醫理論中,陽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具有溫煦、推動、興奮等作用。當陽氣充足且緊密時,人體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運轉,抵禦外邪的能力也更強。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則形象地描述了陰陽失衡的狀態。春天代表陽氣的生髮,秋天代表陽氣的收斂;冬天代表陰氣的收藏,夏天代表陰氣的消耗。如果陰陽不和,就像春天沒有了秋天,冬天沒有了夏天,自然界就會失去平衡,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同樣,人體如果陰陽失衡,也會出現各種疾病和不適。
“因而和之,是謂聖度”,這句話則指出瞭解決陰陽失衡的方法——調和陰陽。調和陰陽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之一,透過調和陰陽,可以恢復人體的平衡狀態,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這種調和陰陽的能力,被稱為“聖度”,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最高境界。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陰陽平衡的概念與人體內的激素平衡、免疫系統平衡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當人體內的各種平衡被打破時,就會出現各種疾病和不適。因此,保持陰陽平衡對於維護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這句話深刻闡述了陰陽在人體健康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陰陽平衡的重要性。透過調和陰陽,可以恢復人體的平衡狀態,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這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