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二、如果把艦隊留在聖貝納迪諾海峽,那將是一條下策,因為日本人也會&ldo;穿梭轟炸&rdo;那裡的第三艦隊。把戰列艦隊留下來防衛海峽,那也是一條下策。對分散的艦隊進行&ldo;穿梭轟炸&rdo;,其威力甚至會更加強大。他率領自己所有的艦艇向北航行,這樣就可以&ldo;使他的艦隊保持完整,並處於主動&rdo;。
三、薩馬島外遭到突襲,這一件事應歸咎於金凱德。金凱德已經獲得通知,知道海爾賽將不去兼顧海峽。保護麥克阿瑟的登陸部隊和他本人的小型航空母艦,那一切都應由金凱德負責。金凱德不派飛機向北進行搜尋,未能及時發現慄田的艦隊駛近,這是他翫忽職守。
以上這些不經一駁的辯解,也許可以矇騙那些雜誌的讀者,但是它們騙不了一般軍事歷史學家。
講到&ldo;穿梭轟炸&rdo;,海爾賽自己曾經竭力主張提前入侵萊特島,最後獲得了三軍參謀長的同意,當時他所持的理由就是:遇到了從菲律賓基地起飛的空軍,發現其抵抗力甚為薄弱。他在福摩薩戰役中,即已摧毀大部分日本的殘餘空軍力量。他親眼目睹,現存的日本飛行員經驗不足,戰鬥力小得可憐。他親自指揮轟炸呂宋島飛機場時,幾乎不曾遭到任何損失。他部下的將軍們也都認為,部署在小洋航空母艦上的兵力不可能是強大的。精通戰略的李曾經不厭其煩地告誡他,說那是一支誘敵艦隊。編造所謂&ldo;穿梭轟炸&rdo;的故事,只不過是要勉強拼湊一些事實,以此文飾海爾賽中了日軍誘敵之計而作出的愚蠢行動罷了。
海爾賽解釋,為什麼要率領全部艦隊北上,丟下海峽不管,說那是為了&ldo;使他的艦隊保持完整&rdo;,那也是誇大之詞。他並不需要率領六十四艘戰艦,去跟七艘戰艦交戰,更不需要指揮十艘航空母艦去和四艘航空母艦決戰。單憑常識也可以知道,應當是留下一支艦隊來防衛海峽。當時所有的高階司令官都以為他已經這樣做了。只是由於他的電文擬得草率不清楚,所以他們始終沒覺察出他的疏忽。
將薩馬島外遭到突擊一事歸咎於金凱德,海爾賽的風格也太低了。保衛聖貝納迪諾海峽原是海爾賽的責任,再說,當時在場的人當中,他又是級別更高的海軍將領。如果說他真的要金凱德肩負這一重任,那他就應當在電報中把這一點說清楚,更好是先去請示尼米茲,而當時是有充裕的時間讓他這樣做的。
海爾賽在雷伊泰灣基本上犯了拿破崙在滑鐵盧所犯的錯誤。他遇到了兩路敵軍,對一支敵軍給予沉重但並非決定性的打擊,此後由於一心想要打擊第二支敵軍,他就只肯相信第一支敵軍已被擊潰,對一切與此相反的證明都充耳不聞,無動於衷。慄田在錫布延海首先撤退,然後再來進攻,這正象布呂歇爾在利格尼先撤退後進攻一樣。(讀者或者高興一閱拙著《滑鐵盧:現代的分析》,一九三七年漢堡出版。)
海爾賽之所以念念不忘航空母艦艦隊,那是因為他要與斯普魯恩斯爭一日之長。自從那一次生了病,未能參加中途島之戰,他就一直感到失望。他狂熱地想要打一場殲滅航空母艦的大勝仗。一旦戰事發生,他就要親自參與,親自指揮。既然當時他是在一艘戰列艦上,他就要佈置他的軍力,讓戰列艦去擊沉那些已經受了損傷的敵艦,贏得一場輝煌勝利,於是他就率領大隊戰列艦向北進發了。
羅斯福在選擇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兩種擊敗日本的不同戰略時頗費躊躇‐‐一個要使用海軍橫渡中太平洋進攻;另一個要使用陸軍去南太平洋群島上長徵‐‐而這就招來了雷伊泰灣的一場災難。海爾賽是尼米茲的僚屬。金凱德奉了尼米茲的命令,成為麥克阿瑟的部下。入侵萊特島一事是麥克阿瑟的戰略的勝利。而海爾賽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