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2/2 頁)
此沒人再來找我。暗殺掉國家元首來結束戰爭‐‐不論對我們幕中人說來元首非常明顯的缺點是些什麼‐‐這種概念據我認為是大逆不道、違揹我們軍官的誓言和乖謬已極的。今天,我依舊認為如此。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武裝部隊到處還深入敵境,他們的人數多達九百萬,儘管領導乖僻反常,仗還是打得十分出色。祖國雖然遭到猛烈的空襲,卻依然完整無缺。德國的政治中心不論好歹,就是德國人民和希特勒之間的緊密關係。暗殺掉他,就會造成局勢混亂。希姆萊、戈林和戈培爾仍然控制著全部國家機器,他們準會發動一場意想不到的報復性大屠殺。每一個德國人的手都會反對他的同胞。我們的沒有領袖的軍隊就會崩潰。軍事情況雖然很糟,卻並不要求這樣一個解決辦法,實際上根本不是解決辦法:使我們自已陷入無政府狀態,把布林什維克野蠻人請進來,搶劫掠奪,一直鬧到萊茵河畔!
事實上,七月二十日的炸彈爆炸事件,促成了第二次國會縱火案。它給了希特勒他所需要的一個藉口,把活著的反對派人士全部斬盡殺絕。這次至少死了五千人,大多數全是清白無罪的。總參謀部的人員和獨立的、優秀的知識分子‐‐政治家、勞工領袖、傳教士、教授和殘存的古老德國貴族‐‐幾乎剪除殆盡。我的看法是,七月二十日事件也許反而使戰爭延長了。我們當時正處在八月災難的邊沿,那也許會迫使納粹黨人自行擺脫希特勒,有秩序地投降。與此相反,七月二十日事件使德國感到震動,於是全國團結到了元首的周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個月可怕的日子以後他開槍打死自己時為止。在德國人民中,並沒人支援那次笨拙的暗殺嘗試。陰謀分子受到人們的咒罵;希特勒再一次變得趾高氣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