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2 頁)
近的巴爾幹半島方面有一條敵對的戰線。至於元首的盛怒,那是他督促將領的一種方式。儘管成為這種脾氣的靶子是難堪的,然而這一手法卻屢試不爽。關於失去時間的論點也是不值一駁的,因為支配我們對蘇作戰時間表的是氣候及地面情況。
不過必須承認,如果義大利始終未參戰,德國的處境會好得多。用若干中立國家所形成的地帶確保側面的安全是十分有利的。墨索里尼所做的只不過是在我們的消極戰線上增添了義大利和巴爾幹這兩個巨大的半島。戰爭最後還是在歐洲傳統的戰場上‐‐即從伏爾加到英吉利海峽之間遼闊的北部平原‐‐決定勝負,但由於在南線分散了兵力,我們就在傳統戰場上拿不出龐大力量,這是個致命的錯誤。
地中海戰略
既然戰火違揹我們的意願蔓延到南方,包括赫爾曼&iddot;戈林和雷德爾海軍上將在內的我國一些最高將領早在一九四一年就促請元首奪取直布羅陀、北非及蘇伊士運河,以便從地中海方面打擊英國。當時英國的戰線已拉得過長,他們兵力稀薄,無力阻止這一進攻。那樣,我們即可以用無法透過的撤哈拉大沙漠封住我們的南側,而英國通往非洲及亞洲的航線即可切斷。此舉對英國士氣和供應線的打擊,當可使邱吉爾垮臺,而我們與英國人都急需的和平就可以實現。
希特勒很想這樣做,然而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背信棄義地拒絕與我們協力攻打英國人‐‐這是在德國替他贏得了那場內戰之後‐‐於是元首對此不再感興趣了。他心裡想的主要是入侵俄國。就在大局所繫的對蘇進攻已準備就緒之際,北非、南斯拉夫及希臘的局勢發生了變化,他馬上精力充沛、迅速果斷地行動起來。我們的武裝力量是所向披靡的。當時的歷史所記載的全是德國的光榮的勝利,一個接著一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