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站出來,扶起爛泥領旨謝恩,她安慰李顯道:是福是禍還未可知,至少目前並沒有賜你吊繩,還是立即起程吧。李顯一家戰戰兢兢到了洛陽方才知曉,原來不是殺頭,而是又要立他當太子,這個突發情況讓李顯恍然如在夢中,世事難料啊,這十餘年來的經歷似乎是在下飛行棋,由皇子到太子進一步,即位為皇上又進一步,再由皇上貶為廬陵王退兩步,如今復立為太子又進了一步。情況是這樣的,武周帝國剛剛就立儲問題進行了一場關於儲君標準的大討論,李顯被從新立儲正是這場討論的結果。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第二任太子和第二次登基
武則天從來就不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她直接導致了兩個親生兒子的死亡,軟禁了剩下的兩個親生兒子,相對於皇權而言,母子親情根本不值一提,相對於李氏皇族而言,她更願意孃家的武姓人繼承她的皇位。武則天曾打算從侄子們當中選一個當太子(實際上應該叫皇太侄子),其中武承嗣和武三思是呼聲最高的人選,這兩位也表現出了當儲君的強烈願望,都搞了一些聯名上書,群臣上表之類的把戲,但朝中仍有不少大臣心向著李氏家族,他們在替意識裡始終把自己當作是李唐王朝的人,武則天以高宗第一老婆的天后身份晉位為皇帝是可以接受的,就算國號改為大周也並不是真正的改朝換代(這其實也是自欺欺人),但要他們效忠於武承嗣或武三思卻是萬萬不能(自欺欺人也要有個限度),李顯雖懦弱無能,必竟是李氏血脈,於是重臣們極力反對由武承嗣或武三思當太子而力挺李顯重新出山。這場激烈的儲君PK賽使武則天陷入了焦慮和矛盾之中,在這關鍵時刻,有一人挺身而出,寥寥數語說服武則天,導致李顯最終上位,這人便是神探宰相狄仁傑。《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的熱播,使大家對狄公的邏輯分析能力印象深刻,在這一點上編劇同志們倒沒有戲說,歷史上的狄仁傑正是能夠說服武則天的極少數大臣之一,靠得就是善長分析,他對武則天分析道:選侄子當太子當然可以,但這世上還沒聽說姑媽也能得享太廟的,倘若陛下選侄子繼位,陛下千秋後恐難進宗廟受祭祀,但如果讓兒子即位,母親得享太廟是天經地義的事,否則就是不孝。狄公就是狄公,他的這番話顯然說中了武則天的要害,以她當時的認知程度,對能否享有身後的榮耀是十分看重和在意的,直系血緣是冊立儲君的唯一標準已在女皇心裡紮根,於是下定決心召回李顯,重新立為太子。李顯的好運又回來了,歷經磨難的他重新找回了第一任太子時的狀態,夾起尾巴做儲君。
李顯的第二任太子當到第7個年頭,期間雖仍有波折,全倚一班老臣拼命輔佐,總算是有驚無險。到了公元705年正月時,武則天病重,而這時在身邊服侍她的是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一切政令均由面首兄弟倆負責傳遞,就是宰相們和太平公主、梁王武三思等權貴也很難見到武則天。宰相們擔心武則天一旦病逝,面首兄弟會藉機矯詔作亂,於是,由擁李派宰相張柬之牽頭,聯合其他大臣以及重要羽林軍將領,決定請太子李顯立即復位,由於張氏兄弟自恃受寵,平日裡連太平公主、梁王武三思等武氏集團要角都不放在眼裡,將他們也給得罪了,出於共同利益的考慮,他們也支援了此次行動。請命的隊伍很快就到達了太子東宮,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李顯恢復了他的爛泥本色,他堅決拒絕了大臣們的好意,表示復辟不是請客吃飯,此事還得從長計議。李顯的態度讓眾人急得要發瘋,集體跪在東宮前請太子即刻出發,李顯見事搞大了,只得免強同意去見武則天,臨出發時卻又四肢癱軟,連馬都騎不上去,張柬之等人心裡直呼所選非人,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否則自己這班人都要被滅族了,只好爛泥充作像皮泥,命令士兵強行將李顯按到馬鞍上固定好,向皇宮進發。 這場政變因為謀劃得當,擁李派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