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5 頁)
平時少見人影的校軍場,此時旗幟飄揚,鼓角喧天,東、西、北三面,全由盔甲鮮明的御林軍列陣把守,僅餘南方一面,由衙門中的差役列成一線守護,將湧近的群眾攔擋在場外。
這座校軍場,東西長六百丈,南北寬有二百四十丈,北面搭有一座高三丈,長九丈,寬六丈的校閱臺,兩側各有一座高一丈五,長寬與校閱臺相同的觀禮臺,這三座高臺皆由錦衣佩劍的皇家侍衛把守。在校閱臺的前方五丈,有一根高九丈的旗杆,上面懸掛著一面代表帝王的黃緞九龍旗,一見這面旗,連北京的尋常百姓皆知,今天大明皇帝將親臨校場。
然而,今天這裡既不點兵,也不拜將,卻要選拔今年的武科狀元。已有訊息傳出,最有希望奪魁的,竟是前天剛剛張榜公佈的文科狀元。傳言此人年僅十五歲,長得如同轉世金童,而且已與當朝的七公主定了親,難怪北京城內的居民要傾城而出,誰不想見見這位傳奇人物呢。
在人們的等待中,校閱臺上終於出現了黃羅傘,說明當朝天子已經就位,比武即將開始。果然,軍陣中一連響起九聲炮響,三軍隨之山呼萬歲,徐王爺尊旨宣讀科考規矩後,宣佈武科考試開始。
武科考試不同文科,更不同於江湖比武。試題分文題和武題,前者考的是應試者行軍打仗的兵陣策略,後者考的是應試者的臨陣武藝。由於昨天已考過文試和武試的初選,因而今天參加武試的只有已透過初試的百名武舉,主要考驗應試者的馬術、箭術和常用兵器。
首先考的是馬術,應試者在監考武官的指導下,依次縱馬跨越各種障礙,不落馬且用時最短者勝。整百名應試者,除了少數幾人半途落馬外,其餘盡皆順利透過,只是時間或長或短彼此不同。最後一名登場的,是一白馬白衣少年,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文科狀元出場了,快看哪!”這下可好,本來就不平靜的校軍場,一下子變得更加熱鬧起來,“加油!”的呼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場中的白衣少年不負眾望,人如龍,馬如風,風馳電掣地一氣掠過十六道障礙,沒入對面的軍陣中。場外的人只覺得人馬的動作輕、快、美,只有少數內行人發現其中大有蹊蹺。
既使是大宛名駒,也不可能跳高三丈,跨步六丈,何況白衣少年騎的只是一匹中等蒙古駿馬。可是,他們心中雖然覺得奇怪,卻無法說出究竟有什麼不對,因為人馬是在眾目睽睽中飛越而過的,根本不可能使詐作弊,所以只好在心裡嘀咕了。
其實,只有白衣少年一人心裡明白,自己剛才不是人騎在馬上賓士跳躍,而是人提著馬完成各種動作。在他的手中別說是一匹品種不錯的蒙古駿馬,就是一頭快要老死的笨牛,也照樣能比千里馬跑得快,同樣也能拿第一。
第二場考的是箭術,應試者依次在百步距離上,挽弓三射靶垛,射中靶垛中央紅心多者勝。幾輪下來,近百名應試者中,竟有二十六人三中紅心,於是,場外的眾人開始為白衣少年擔上了心。
白衣少年終於又出場了。進場後,也不知他對監考武官說了些什麼,只見那武官招上四名隨從,將靶垛向後移了二百步,難道他能射中三百步外的紅心?觀眾見情議論紛紛,百步穿楊已屬神箭手,在三百步外射中杯口大小的紅心,別說見,連聽都沒人聽說過。
隨著白衣少年張弓引箭,全場一下子突然靜了下來,萬眾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睜大了眼睛。耳聽“錚”的一聲弓弦震嗚,箭出如閃電,尖銳的劃空聲震人心絃,沉重的箭垛向後一挫,箭並未留在靶上,而紅心正中一個小洞上,還留有幾片殘羽。
驗箭官猶豫片刻,突然急揮紅旗,發狂地喊道:“神箭穿垛,紅心正中!”四周隨之響起瘋狂的歡呼。
白衣少年從容搭箭,第二支狼牙破空飛去。
這支箭,由原洞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