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3 頁)
[史學研究] 《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作者:鄧力群【完結】
前言
1975年7月,我離開石家莊市郊滹沱河畔的紅旗雜誌五七幹校、奉調到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此後,曾相繼在國務院財貿小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辦公廳、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中央宣傳部、中央書記處工作,直到1987年十三大中央委員會落選。這十二個春秋,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個歷史轉折時期。我有幸直接經歷許多重大事件。
經歷這一歷史轉折時期的人們,扮演著這樣那樣的角色。這些年來,看到不少親歷者對這段歷史或其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回憶文字。寫歷史、有個人的經歷,個人的看法。看法可以各種各樣,但是歷史卻客觀地存在著。
我少年時代走出湖南的山村,到北平求學,志在報效國家。但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爆發,目睹民族敗亡的殘酷現實,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身上看到希望。從參加&ldo;一二九&rdo;運動到奔赴延安,從東北解放戰爭到奉派參與和平解放新疆的工作,其後則在中央辦公廳、紅旗雜誌,直到&ldo;文化太革命&rdo;。幾十年經歷,由於黨的教育,深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人民解放、國家興旺發達的指導思想。其間工作調動,世事變革,個人起伏,但是過個信念一旦樹立起來就矢志不二。晚年了,忽然變成名人。一些說法,一些人的文字,包括境外國外的報刊著作,隔三差五把我拉出來作為僵化保守和&ldo;左&rdo;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些語言是汙辱性的。聽到看到,一笑了之。
誠然,個人的遭遇微不足道,但作為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說明真相,還歷史本來面目,卻是對黨和人民不可推卸的責任。
自1996年3月至12月,我對1975年至1987年十二年我在中央工作的經歷,比較系統地講述了十六次。2000年以來,在記錄稿的基礎上,又反覆進行整理、補充和修改,歷經四、五年,形成了這部自述。這裡涉及到一些重要人物,如鄧小平、陳雲,如胡耀邦、胡喬木,如趙紫陽、陳伯達。我如實地記錄同他們的交往,也寫出對他們的一些看法。
總之,我希望這本自述,真實地記錄下我親身經歷的這段歷史,包括我在其間的感受以及對人、對事的理解和認識,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為撰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這段歷史,留下一份可信的史料。至於臧否是否公允,則有待讀者的評判,更有待歷史的檢驗了。
一九七五年整頓中的國務院政治研究室
一 設立國務院政研室的背景和經過
1975年7月5目,國務院辦公室發出一個通知,宣佈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成立。通知全文如下&ot;經毛主席、黨中央批准,國務院已設立政治研究室。由胡喬木、吳冷西、胡繩、熊復、於光遠、李鑫、鄧力群等同志組成。&ot;在鄧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頓中,國務院政治研究室(以下簡稱政研室)協助鄧小平做了許多事情,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江青一夥恨之人骨。到&ot;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ot;時,&ot;四人幫&ot;造謠說國務院政研室是鄧小平背著毛主席和黨中央私自搞起來的,誣衊政研室是&ot;謠言公司&ot;、&ot;黑風口&ot;、&ot;繼舊中宣部後又一個閻王殿&ot;,進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作為政研室七個負責人之一,我有責任把這一段歷史說清楚。
一 設立國務院政研室的背景和經過
早在1975年1月上旬,鄧小平同志就開始醞釀組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這個機構了。
按照毛澤東主席1974年12月在長沙作出的關於中央領導人事安排的決策,&ot;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