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漢軍撤退(第2/2 頁)
縣衙
鄧昇召集眾人議事。
鄧昇:“諸卿,城頭來報,漢軍有所異動,不知意欲何為?”
崔浩笑了笑,道:“大王,依臣看來,樊軼這是要撤退了。”
“哦,何以見得?”雖然之前鄧昇已經有所猜測,但是見崔浩如此篤定,便想聽一聽他的看法。
崔浩道:“大王,如今常遇春所部佔據武關,周祺大軍猛攻數日仍無可奈何,眼看就要彈盡糧絕了,為了不讓二十萬大軍都陷入死地,樊軼只能先行退兵,在武關下與周祺匯合,一鼓作氣先拿下武關。”
“那不知我軍該如何行事?”鄧昇又問道。
“那不知大王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效果了?”蘇弘道。
“此話怎講?”
蘇弘:“回大王,若是大王想要見好就收,很簡單,漢軍撤退必定會留下斷後的兵馬,這隊人馬少說都有數萬人,只要我軍把這支兵馬吃下了,再加上漢軍武關和析縣下損失的兵馬,漢軍必受重創,等樊軼到達武關之後,大王讓常遇春把武關讓出來,放漢軍回關中即可,若是大王想要全殲漢軍,便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破漢軍斷後之兵馬,一路追擊,漢軍糧草不足,定不敢停下來與我軍交戰,如此一來,等漢軍退到武關,十亭必去四五亭,同時命遊弋在漢軍周圍的楊延昭、張飛、王彥章所部馳援武關,等我軍主力抵達武關後,早已斷糧的漢軍便不攻自破,只是如此一來,我大鄧便與漢國徹底的撕破臉皮了,再無迴旋餘地。”
鄧昇仔細分析了蘇弘的話,分析利弊,雖然蘇弘並沒有明確的說明哪個比較好,但是從他的語氣和神情,鄧昇便可以看出,蘇弘傾向於全殲漢軍,老實說,鄧昇也傾向全殲,畢竟漢國兩度攻打鄧國,雙方的關係早已經跌倒谷底,與其放樊軼回去繼續與鄧國作對,還不如一鼓作氣的把樊軼滅了,樊軼所部的二十萬大軍一滅,漢國實力便瞬間銳減三成有餘,這麼大的損失,饒是作為當世強國的漢國也會傷筋動骨,沒有數年功夫難以恢復元氣,而漢國周圍的幾個國家又豈會放過這麼一個絕佳的機會呢?相信沒有十年,漢國休想再對鄧國動兵了,等到漢國恢復元氣,鄧國早已經拿下荊國,又何需再與漢國虛以為蛇呢?這是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