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頁)
看到陽臺上有一個破了的臉盆,拿進來之後,找了把小鏟子,把花盆裡的花連同泥土,全部轉移到臉盆裡。
於立飛看的很仔細,泥土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剩下的就只有花盆了。於立飛把花盆拿到衛生間去沖洗。他剛一接觸到內壁,腦海裡馬上就浮現了一個立體圖形。這是一個闊口、外圓內有瓜瓣的花盆。材質不像是瓷器,他仔細清洗之後,發現有些像是紫砂。
於立飛知道紫砂壺,主要是用來喝茶用的。但用紫砂做成花盆,卻還是頭一次看見。當然,這只是於立飛的孤陋寡聞,事實上紫砂古盆,在明、清,基本上屬於奢侈品,那是有錢人才能玩的東西。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供春,陳曼生等。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相傳古時候宜興街頭,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賣:“賣富貴土了!誰買富貴土?買了就可以發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紫砂盆通常底小口大,有圓形、方形、鐘形、六角形、馬槽形、腰形等多種造型,可與不同的花木相適配,有赤褐、淡黃、紫紅、紫黑等多種色澤。一部分紫砂盆上面有文字圖案和款識。
巧手匠人以陰刻、陽刻、線刻等技法,在盆上鐫刻詩文或花鳥小品,盆底則銘刻作者或作坊的鈐印,彙集詩文、書畫、印章於一體,字型銀鉤鐵劃,書畫遒麗秀美,是富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文化產品。
宜興紫砂工藝盆,是有別於紫砂茶具而形成的一個大類品種,因其具備天然優良的材質效能,而適宜於各種盆栽與盆景藝術。紫砂盆造型千姿百態,裝飾風雅悅目,歷來深受園林和廣大盆藝愛好者的青睞。所謂“一盆二景三幾架”,花盆是盆栽藝術不可或缺的物件。
明清時期,紫砂花盆在海外的影響日益擴大,尤其在日本,被盆栽界譽為“古鳥泥渡盆”,簡稱“古渡盆”而名貴一時,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紫砂花盆出口日本。因此,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許多日本的古盆書籍成為了收藏家關注的參考資料。
紫砂盆與紫砂壺一樣,以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優勢,奠定了其在傳統工藝中的地位。紫砂材料又有著獨特的質地結構,所制之盆不僅結實耐用,還有著瓷盆、石盆等無法比擬的透氣性,特別有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可以說,紫砂盆真正將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和諧統一了起來。
在這個紫砂盆的表面,其實還刻有銘文,雖然被外面的白漆所遮蔽,可是在腦海中,卻是“看”的很清楚:江邨未見一枝開,萬樹羅浮手自栽。只在山中雲隔住,更無人處鶴飛來。孤高久佔群芳譜,遺逸偏生絕世才。似我銅瓶作清供,非君不稱好樓臺。道光乙未仲秋月下澣,九山朱其鎮。
由此可以斷定,這個盆是一個叫朱其鎮的人,在道光年間制的。至於是訂製還是自制,於立飛現在還沒辦法判斷。但上面這首詩,應該是朱其鎮的作品。
於立飛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他大概估計了一下,這個紫砂盆直徑有三十公分左右,而高度差不多有半米。又是道光年間的東西,再加上被人這麼巧妙的保護著,想必是件精品。而這個花盆放在這裡,應該也有些年頭了,老曹的父親去世之前,讓他好好照顧那些花草,恐怕也是想著把這個花盆留給老曹。
只不過老曹對花草不感興趣,好東西擺在房子裡這麼長時間,硬是沒發現。當然,如果不是於立飛有樣的奇異功能,恐怕也是不可能發現,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