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衛嵐道:「怎麼辦?要繼續回溯時間嗎?」
莫良一擺手,「不用了!」他可不想再重新過一次曲韞玉的支線事件了。「嵐子,你現在模仿秋慕恆的字跡,下兩道聖旨,命張伯庸和李延昭立即率領自家兵馬救駕!」
衛嵐瞬間就明白了莫良的意圖。
禁軍統領方旻是太后的人,而要破城壓制禁軍,自然得需要張伯庸的軍隊。可莫良又不希望救駕的功勞由張伯庸一人獨佔,因此他要衛嵐擬兩道聖旨,同時命李延昭的藩軍也來救駕,好讓張、李二人相互牽制。
聖旨很快擬好,莫良又用g職權快速仿造出一塊玉璽,蓋了上去。
衛嵐拿起聖旨剛要動身,莫良忽然拉住了他。
「你不要去送。」莫良道,「一會兒你隨我一起進宮。聖旨我會交給別人去傳達。」
有一種人,只要你肯出錢,他就肯幫你辦任何事,而且從不多問為什麼。
這些人多半都是在江湖上無法成名的人,所以他們為了收到僱主的佣金,一定會極力辦好這件事。
原本,依照現在的局勢,小皇帝是不可能秘密將聖旨送出來的。方旻一定會加強戒備,連只蒼蠅都飛不出宮牆半步。
而且就算衛嵐模仿秋慕恆的字跡模仿得再逼真,李延昭若是仔細鑑定還是可以看出端倪。
衛嵐的字型已成型,揮墨時帶著成人的蒼勁之氣。而秋慕恆說到底還是個孩子,下筆時難免帶了些稚氣。
字跡可以模仿,但下筆的氣勢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就好像人的指紋一樣,沒法更改。
衛嵐原本就在擔心,如何讓李延昭和張伯庸相信這兩道聖旨是真的。
那兩隻狐狸狡猾慣了,越是這種時候思慮的才會越多。
換作是他,他難免也會多想,認為這道聖旨會不會有詐……
現在看來,莫良明顯比他想得多,想得遠。
他再次活用了衛良這個角色。
如果是一個江湖人將聖旨送達到李延昭手裡,那麼李延昭勢必會聯想到這件事可能跟衛良有極大關係。
而衛良又是極力盼著朝廷可以制裁劉夏的,以他的身手潛入皇宮面見皇帝,並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劉夏被保釋,衛良有理由去做這些事——至少李延昭會往這個層面上想。
對於一部小說來說,之前衛良的離開,已經是對這個人物有了一個很好的交代。
莫良的安排,使得這部小說看上去更為嚴謹了。
環環相扣的情節和線索,才更容易引人入勝。
現在局勢明明這麼緊張,但衛嵐還是忍不住流露出了微笑。
驕傲的微笑——為莫良而驕傲。
現在衛嵐也總算明白,為何部長會把這本書的修撰工作全權交由莫良處理。
當然,一方面是利用衛嵐對莫良的感情,為了保莫良從而讓衛嵐不得不出面幫部長完成一些他平時不願意做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部長也是極度認可莫良的能力,覺得若是由莫良來完成,成品的質量會更高一些。
被財務部長挑刺兒的有問題書籍若是能最終修成一部佳作,部長的影響因子應該會更高吧。
不管怎麼說,部長都是雙贏。
不過只要能跟莫良在一起,這些都無所謂了。
將劉夏身軀反鎖在他房間,莫良和衛嵐隱著身匆匆離開了劉府。
第45章
皇宮已全部為禁軍所控制。沒有太后的懿旨,連只蒼蠅都不許飛出去。
太后赦免了劉夏的死罪後,便匆匆趕回了宮,而李延昭和張伯庸稍遲一些趕了過來,然而太后已下令關宮門,他二相就一直被擋在宮門外。
禁軍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