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二)士階層的崛起
士作為一個社會階層在西周的社會等級序列中介於大夫與庶民之間,&ldo;大夫臣士,士臣皂&rdo;, &ldo;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rdo;, &ldo;克亂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群,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rdo;。 其社會地位並不高,與工、商、農並為四民,&ldo;四民者勿使雜處。……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間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外農,就田野。&rdo; 士有文士、武士之分,武士是一種充任領主管理、護衛職務的人員,文士是一種操持禮樂儀式的人員,他們都以領主給的祿奉為生。
春秋戰國之際,士的構成,它的社會地位,社會作用,活動方式都起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文士。文士成為一種能量很大,思想和行動最為活躍的社會力量。
這種力量不僅表現在士掌握了當時爭霸現實必需的政治經驗和策略,而且在於士群體頻繁的流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時社會的政局和各國的政策。雖然士本身代表著各種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但是當時經濟、政治、階級結構的變化為士階層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政治和經濟上的保障。士從貧賤地位一躍而為將相的狀況已不屬罕見,布衣卿相的命運往往決定於立談之間。社會經濟、政治結構變化的基本傾向決定了士階層活動的基本傾向,即面臨禮崩樂毀的社會,如何建立更為適宜的社會秩序。其中當然有各自所理想的前景和實施方式、手段之間的差別。
士階層的變化作為一種社會表象,有兩個特點。一是士遊無定,朝秦暮楚,周遊列國,進行政治活動。二是貴族等級和庶民等級透過士階層這一交匯點,對流、衝突。這衝擊了原來的等級秩序,並且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的劇變。士的變化既是測定社會變革程度的溫度表,又是推動社會變革的一種動力。
如果說,販運商人的流動性影響了社會的物質生產的結構和規模,社會的價值觀,那麼士的流動更多地影響到社會的政局、社會思想和社會心理的動盪。
春秋戰國之際,士的構成包括三個來源。一是沒落貴族的子弟,他們一般都受過比較正規的貴族教育,熟悉各種典章制度,並且有操持各種禮儀的實際技能,但政治地位下降,經濟窮困。這種狀況促使其中的勇士者不甘寂寞,利用當時政治上風雲際會的機遇,遊說各國諸侯,以求一呈。例如宋國貴族之後的孔子就是這類士的典型代表,孔子少&ldo;貧且賤&rdo;,&ldo;多能鄙事&rdo;,精通六藝,素懷治天下之大志,自稱&ldo;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rdo;,聚徒講學,遊說各國,從事政治活動。二是原周王室司禮樂的官員流落民間,如《論語。微子》所記載的:&ldo;大師摯適齊,亞飯於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人於海。&rdo;這些文士都具有專門的技能和豐富的知識,對各諸侯國的政權建設是極為有用的。他們熟悉政治,懂得策略,又具有實際才能,其中的佼佼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影響著政局和社會思潮的動向。《漢書。藝文志》所謂的諸子出於王官說,正是學術下私人的一條途徑。例如,曾任周王室&ldo;守藏室之史&rdo;的老子,就是這類士的典型代表。士的第三類來源是由農、工、商等庶民等級上升而來的。繩墨之匠的賤人墨子就是這類士的典型代表。墨子在魯向史角學禮,遊說楚、齊、衛等國,曾仕宋。其弟子眾多,皆以自苦為極故多出於庶民,然入仕顯榮於天下者不可勝數。
春秋戰國之際,私人辦學之風盛行,大批庶民透過學而進入士的階層。《呂氏春秋。尊師》篇載:&ldo;子張,魯之鄙家也;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於孔子。段幹木,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