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2/3 頁)
他們的心理壓力,又使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墨家集團的各種嚴格的教規。在平時生活中,小生產勞動者普遍存在互助友愛的風尚習慣,這使得墨家集團能在集團內部實現有力助人、有財分人、有利交人的教義,使得墨家集團有可能在經濟生活上維持下去。《墨子。耕柱》篇記載了一則故事,說明瞭墨家集團內部實行了有財相分的主張。墨子弟子耕柱遊仕於楚國,墨子幾個弟子路過楚國,耕柱子僅以幾升之食招待。這幾個弟子因其招待不厚,回來報告墨子,說耕柱子在楚做官於墨家無益。墨子認為未必這樣。後來,沒過多久,耕柱子派人送十金給墨子,並表示自己有罪,沒有及時給墨家集團以經濟援助,今天送上十金給先生,請先生相分。
墨子兼相愛,交相利的大同社會比較合乎小生產勞動者的心態,而&ldo;有能則舉之&rdo;的政治上機會平等的主張,更能激起他們的政治熱情。墨者平時從事的工匠技術活動,例如製造各種守城機械等等,也使小手工業生產者,在這樣的集團中有用武之地。上述的這些條件、因素都使得墨子能吸引和凝聚小生產勞動者加入其集團。
墨子政治實踐的第三個基本特徵是任俠仗義,&ldo;士為知己者死&rdo;的作風。這種信義重於生命的道德觀是當時社會的風尚,&ldo;士為知己者死&rdo;是當時社會所推崇的道德品質,一批以死相報於知己,以命證其信義的文士、武士及平民百姓都得到世人交口稱譽。如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田光自殺報太子丹,侯贏自殺報信陵君都被傳為一時美談。這種任俠仗義的作風在墨家集團中得到集中的反映,&ldo;言必信,行必果&rdo;是墨者必須遵守的一個信條,墨者鉅子孟勝以死報陽城君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孟勝清醒地認識到正是墨家的這種以死報知己,以命踐信義的精神,才使墨者在社會上受人尊敬,才會求嚴師、賢友、良臣於墨者之中,才會使墨學不絕,信徒倍增。如果鉅子一旦偷生忘義,則墨學必絕於世。墨者這種任俠仗義的作風,一則使墨者能被各國君主作為&ldo;死士&rdo;、&ldo;敢死隊&rdo;所利用,這類&ldo;死士&rdo;確是當時複雜的政治鬥爭所需要的;二則也是墨者集團一個重要的凝聚力,尚勇重義,達信輕生確使墨者擯棄了塵世俗事的困擾。&ldo;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rdo;, 世稱墨子之門多勇士。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遊俠的描述和墨者的行為極為相似,&ldo;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rdo;。 這和墨子所說的,&ldo;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rdo;, &ldo;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rdo; 如出一轍。&ldo;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故士窮窘而得委命,此豈非人所謂賢豪間者邪!誠使鄉曲之俠,予季次,原憲比權量力,效功於當世,不同日而論矣。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rdo; 司馬遷在這裡稱頌的雖是漢代遊俠,但漢代遊俠是墨者的遺風餘韻,小生產勞動者正是布衣之徒。漢初田橫五百壯士以身殉田橫的故事和墨家弟於83人以身殉墨家鉅子孟勝的事跡其精神實質完全一樣。
(二)墨子政治實踐失敗的原因分析
墨學雖為當時顯學,其弟子充滿天下,顯榮者無數,但是墨子的政治主張並沒有得到實現,他的政治實踐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總的說來是在於,墨子的政治理想不適應當時新興封建地主經濟和政治結構的建立和發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