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平叛第三次中亞戰爭(第1/2 頁)
1843年1月28日清晨,卡爾的軍隊到達指定位置,做好準備後,開始緩緩推進。而作為反應部隊的尼古拉還沒到,但是卡爾並不決定等他。
這次戰爭以穩為主。雖然卡爾心裡鄙視落後的大玉茲,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還是有點實力的。要是再產生以前那種結果,那卡爾就不用指揮了,回家種田去吧!
“雖然刁民們只不過是烏合之眾,但是螞蟻多了還是可以傷害到我們的。”
卡爾吃過虧後不得不在戰術上重視。
作為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的風夾雜著冰碴子刮到人的臉上疼得不得了。卡爾多年駐紮在這種地方,臉皮已經被打磨的粗糙不堪,嘴唇經常被凍裂。
但是卡爾所駐紮的地區是西北地區,與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邊相接近。這些地方地勢低,交通相對還簡便。而發生叛亂的普里奧焦爾斯克則在地勢較為高的巴爾喀什地區。之前就有補給困難導致非戰減員的,現在也有不少人因為水土不服等等原因導致戰鬥力下降或者喪失戰鬥力。
“他奶奶的,什麼魔鬼環境!”卡爾不是第一次來,但是還是很難適應這的氣候。現在他正在從阿克莫林斯克向著目的地緩慢推進。
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內陸與沿海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聖皮特斯堡的氣候相對宜人,適合居住,成為了囉薩帝國的首都,人口是囉薩帝國的大頭。(人口最多的地區還是在基輔)而阿克莫林斯克則一度被稱為阿克莫拉(白色墳墓之意),經常被用於流放和勞改。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差距太大了。
“我要想辦法來減少環境對我軍隊的傷害。”卡爾可以看著自己計程車兵在戰場被打死,被炸死,哪怕屍體四分五裂。但是他不肯,也不能看到自己計程車兵死在路上,死在戰場之外。
“作為軍人最大的浪漫就是死亡在戰場之上!”
其實這裡面的差別很大,在戰場上死亡算是犧牲,有撫卹金。而在戰場外減員則不算什麼。撫卹金?想多了,又不是奮勇殺敵而死的,給你幹嘛?
囉薩帝國本來財政問題就不太好,這種東西就是能扣就扣啦。
說完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後,讓我們看看戰爭的程序。
1843年2月7日,在多天的急行軍後,尼古拉終於到達了阿克莫林斯克。其實尼古拉的隊伍本來就駐紮在中亞,到達指定位置其實很快的。現在,他到了。
這時的卡爾已經推進到Karagandy(加拉干達,一個哈薩克境內海拔還算低的地方)和卡爾卡拉林斯克(同上,還算低)一線,從這開始,地勢突然上升,行軍難度係數增加,戰鬥變得尤為激烈和頻繁。
起義軍知道正面不好直接與囉薩正規軍開戰,畢竟武器,補給,戰鬥人員等等方面都沒有優勢。但是他們對地形熟悉,知曉在哪裡伏擊囉薩正規軍可以用最少的傷亡換取最大的戰果。
這就形成了小部分地區和某些時刻的囉薩正規軍人少,而起義軍人多的境地。而且起義軍打完就跑,搜完就溜的戰術攪的囉薩正規軍天翻地覆。
“怎麼搞?搞碉堡!讓我們看看是你們的骨頭硬還是我們的槍子更硬!”卡爾沒辦法,決定開發一個戰術,叫鐵板計劃。
鐵板計劃很簡單,以碉堡加固邊界,增加快速反應部隊。就像你敲一塊鐵板,他不僅僅是一部分在響,而是開始整體振動發聲。這個計劃就需要和尼古拉商量一下,希望借點部隊。經過商定(也就是利益交換),結果出爐。
快速反應部隊由尼古拉直接統領,都是由騎兵組成,騎兵來自尼古拉自己的部隊和卡爾的部隊一起組成。其中騎兵還被分為多個部分,斥候騎兵,輕騎兵,重騎兵和擲彈騎兵。
斥候騎兵速度快,僅僅配備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