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5 頁)
)也表示;全球氣候正在因為氣候變暖而越來越不穩定。
至於未來,極端氣候的發展形勢會如何,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告訴我們,預計今後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將更加頻繁。而我國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也指出未,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增加趨勢,並且,隨著未來經濟總量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我國氣象災害承載的脆弱性也會相應增加。
在極端氣候肆虐中,河口城市的苦楚首當其衝。
河口作為三角洲地區的前沿和環境變化最敏感的地段,因此,氣候變化越劇烈,對河口地區的淨影響就越趨向負面,最脆弱的是那些位於海岸帶和江河平原的地區、經濟與氣候敏感性資源聯絡密切的地區、極端天氣事件易發的地區,特別是城市化發展快速的地區。
其中,對於長江流域的一份體檢報告便宣告了這個三角洲的癥結,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釋出《長江流域氣候變化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報告指出: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長江流域未來50年地面氣溫可能上升℃至2℃,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呈進一步增加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整個長江流域的年平均氣溫增加℃,而2001至2005年升溫幅度達℃。長江流域的季風特點決定了該區域受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較大,在過去幾十年氣候變暖的過程中,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呈增加趨勢,而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使其進一步加劇,極端嚴重的洪災、冰雪災害及乾旱事件有增加的趨勢。
二、 三角洲傾城之“孽”
風暴潮,被稱為另一種“海嘯”,它也是極端氣候中的一個“常客”。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氣候急劇變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大,加之沿海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等原因,風暴潮災害有範圍擴大、頻率增高和損失加劇的趨勢,尤其是進入2l世紀後更加明顯。
我國的三角洲城市對它更是再熟悉不過。因為如上海師範大學城市生態與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城市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康建成教授所言:“根據世界大洋環流實驗計劃的資料,全球受海平面影響最大的地區在北緯30到50度之間,原因是該地區的常年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季節變化幅度也最大,又易受颱風、風暴潮侵襲。當高海平面再疊加颱風、颶風帶來的風暴潮時,對沿海城市安全將是嚴峻的威脅,這一北緯30至50度的危險地帶,恰好包括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康建成尤其在他的《全球海平面變化研究新進展》論文中指出“北緯31度的上海,就處於這一高危區地區”。
極端氣候之致命武器(4)
處於長江三角洲的河口城市上海,不乏影響巨大的風暴潮事件。還記得2005年臺風“麥莎“來襲,它恣意地一路北上,瞬間橫掃全國數百個城市,3天裡改變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生活。
“麥莎”一名來自寮國,基於其強大的殺傷力,爾後還被網友易名為“麥殺”。據當時的新聞報道,原來預計“麥莎”將於浙江溫州登陸,但是,它卻臨時改道,轉而進軍台州。《中國新聞導刊》的記者呂良當時就在現場,他事後回憶:“感覺整個房子突然顫抖起來了。”
麥莎繼續前進,在寧波北侖港狂嘯了一夜,也吹皺了杭州西子湖的美麗容顏,每每到達一個城市,這個城市似乎就如同它手中的紙片一樣,任由其心情隨意擺弄摺疊。
當時,儘管“麥莎”的中心位置離上海市區尚遠,但它趕上了中國農曆的七月大潮,在臺風、暴雨與大潮“三碰頭”之下,上海大雨傾盆,頓成一片澤國。那臺風過境三天裡的申城百態也絕不輸好萊塢特效的災難場景。
據當時市防汛局資訊中心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