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在「農村」開拓市場也很不順利。當時負責開拓非洲市場的鄧濤講:「剛到非洲,面對25個國家、45億人口、地盤差不多是中國兩倍的一個陌生市場,沒有人知道華為公司,甚至都不太瞭解中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許多人不相信中國擁有自己的技術,詫異地問:「這真的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產品嗎?」他們懷疑這是發達國家的技術,只是在中國加工生產的。
但華為人不畏艱難險阻,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開拓,由此贏得了這些「剩下的果實」,建立了「農村」根據地,開始在「農村」生根發芽。從1997年開始,華為進入非洲,為他們帶去了質高價廉的產品。
在進軍剛果(金)的時候,華為人的經歷可謂驚心動魄。
屋外槍響如鞭炮,一粒子彈射進來,彈孔在牆上,彈頭掉到鍋裡,「當」的一聲響。
這是2006年的剛果(金)首都金夏沙。由於不接受總統選舉落敗的結果,副總統本巴的衛隊與總統卡比拉的衛隊發生了武裝衝突。戰事最激烈的時候,華為員工所在的宿舍樓被交戰雙方包圍了起來。辦事處三十多個工作人員來不及撤離,全部被困住了。他們無計可施,只能自祈多福,希望火炮不要打偏了。
事後,親歷該事件的員工還有點後怕,「如果他們稍動歪念進來洗劫,我們三十多號人就都沒命了。」那一晚,他們聽見炮彈在宿舍樓前的一棟爛尾樓裡爆炸,覺得時間既恐怖又漫長。
雖然政局動盪,剛果(金)卻是一個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銅、鈷、金剛石等礦產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華為之前,剛果(金)電信市場主要的裝置供應商是阿爾卡特,其次是西門子。競爭者的先入並沒有讓市場飽和。以裝置融資方式進入的阿爾卡特,用很高的薪水在國際上大量招募短期僱傭軍,大量採用工程分包的形式,成本比華為高了許多。由於基礎設施條件太差,剛果(金)很多村莊基本上都不通公路,加之瘧疾橫行,對手們的員工通常都難以忍受,待不長久。
一位在肯亞及剛果(金)都做過主要負責人的華為前員工說,在非洲現場做物流時,手握幾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簽單權的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有超強的忍耐力,也充滿了活力,這在國有企業是不可想像的。
在整個非洲,競爭者諾基亞、愛立信、阿爾卡特等本可使電信網路迅速膨脹,但它們沒有做到。市場空隙給了華為機會,1999年加速挺進海外的時候,華為的大量營收都來自這些最艱苦的地區。
市場開拓的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般認為,華為與沃達豐大規模合作的開始,是2004年價值3400萬美元的肯亞智慧網改造與升級專案。實際上,在這之前還有過一個中途中止的專案,之所以中止,是因為沃達豐提出的要求過於苛刻。不過在這段合作期,華為員工普遍感覺到了很大的提升,合作方(均為英國人)鐘錶一樣的行事風格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有計劃,並且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比如,雙方在開季度工作進展會議前,這些英國人會做出漂亮的計劃書發過來,會議的時間地點,討論的話題都在裡面有詳細的記錄。
後來參與智慧網改造與升級專案的人員中,有許多人就來自這個專案組,他們也變得嚴謹與規範起來,對不同產品的特性都會以文件的形式描述得清清楚楚。比如說軟體的補丁該怎麼打,有哪些策略,以前用的什麼程式碼,有哪些潛在風險,等等。而在此前,他們並不怎麼重視文件。
對於華為來說,無論「國際化」一詞出現在多麼崇高的語境中,都是年輕工程師們用青春與汗水換來的。當然,他們也獲得了一般企業很難給予的信任。
2006年,華為在模里西斯承建了非洲第一個3g商用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