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你這導彈怎麼像是架飛機啊?(第1/3 頁)
第1341章 你這導彈怎麼像是架飛機啊?
有關ctk系列推進劑和遠端防空導彈的後續工作,當然還是交給林成剛和沈芳忠他們去負責了。
常浩南: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高超音速武器上面!”
……
實際在寬速域乘波體構型的理論被提出並驗證之後,滑翔式高超專案就已經進入了相對的快車道。
只不過,從理論研究到工程開發之間,總歸還是需要一個階段來進行過渡。
這才讓常浩南忙裡偷閒地抽出了幾天時間,回火炬實驗室解決了一個小問題。
但在此之後,整個研發團隊的工作強度就要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而其中最關鍵的,自然還是乘波體構型的設計問題。
儘管寬速域設計的總體方案已經確定,但對於具體如何實現,以及其中的部分細節,整個專案團隊內部,包括常浩南本人也還有些糾結。
固定乘波體上表面,透過可拋式整流罩改變下表面輪廓實現對不同速度的適應,這是最開始,也是最基礎的思路。
簡單、直觀。
但卻是個取巧的選擇。
因為歸根結底是透過提前預製多種構型來最佳化不同速度區間的氣動特性。
如果單拎出其中一種構型,那麼其適應範圍仍然相對狹窄。
當然,還有個更直接的問題。
總體而言,乘波體的飛行速度越快,所對應的最優壓縮面輪廓就越是向下凸起。
而如果採用可拋整流罩,那麼受限於空間利用率的問題,下表面只能是外凸內平。
也就是凸起的整流罩包裹一個相對平坦的固定式下表面。
對應先快後慢的飛行過程。
用在驗證階段倒是沒有問題。
可要是就這麼投入應用,多少還是有些僵硬。
儘管為了提高命中精度,導彈在末端確實要降速飛行,總體上符合先快後慢的趨勢,但滑翔式高超在以“水漂”彈道飛行的過程中速度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出現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多次轉換。
減速的時候可以把整流罩拋掉,等到了加速的時候,丟掉的整流罩卻沒辦法撿回來重新裝上,所以全流程的適應性還是不夠理想。
更何況,常浩南的長遠野心是把乘波體構型做成可重複利用的飛行器,那更是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逐漸加速過程。
所以,這個設計最終只是被作為保底方案。
如果後續其它設計全部被證明存在問題,那麼就把它掏出來,至少保證整個專案做到有頭有尾。
“既然可拋式整流罩不夠靈活,那如果設計成可變式呢?”
總體設計部的主任付長勝幾乎是緊隨其後地提議道。
“可變式?”
這個名次顯然出乎了在座絕大多數人的預料。
刑牧春也半是打趣地說道:
“付主任這算是……不忘初心?”
付長勝跟常浩南一樣也是航空領域出身,而且早年間還參與過強6飛機的研製以及對米格23戰鬥機的逆向測繪。
從一位有這樣經歷的人口中提出可變結構設計,刑牧春的評價倒也確實恰當。
一時間,就連會議室裡瀰漫著的緊張氣氛都被沖淡了不少。
“非要這麼說也沒錯。”
付長勝自己也笑著摸了摸頭頂:
“確實有早年間的一些影響……”
說到這裡,他卻突然來了個轉折:
“不過我這個方案絕對是認真的。”
此話一出,歡聲笑語中的眾人也重新嚴肅起來。“雖然我確實聽說61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