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莫知我夫!”子貢問:“何為莫知子·”孔子回答:“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子路死於衛,孔子也病了,風雨飄搖,心情黯淡,這時候子貢請見。孔子負杖在門外等候,說:“賜,汝來何其晚也!”子貢問其故。
孔子歌曰:“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對子貢說:“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閒。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子路
(前542—前480)君子死,冠不免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最血氣方剛、最有性格的一個。孔子評價他,一句是“野哉由也!”,一句是“由也喭”。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路剛見孔子的時候,頭上插著公雞毛,腰裡佩帶公豬牙,一副街頭混混打扮。
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就從了,拜了師。從此,子路就做了孔子的貼身保鏢,出生入死,忠心護主。孔子曾洋洋得意地說:“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又感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哉!”還是子路最忠心耿耿。
子路被衛國權臣孔悝用為邑宰。後來衛國發生政變,子路認為:“食其食者不避其難。”於是參與戰鬥。他的帽纓被擊斷了。子路說:“君子死,冠不免。”於是把纓繫好,從容就死。
孔子聽說衛國發生了內亂,馬上說:“嗟乎,由死矣!”孔子太瞭解子路了,早就知道他這個既勇且忠的學生會不得善終。
參考:《論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荀子
(約前313—前238)天行有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荀子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趙國人,遊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晚年在楚,為春申君所用。在自然觀上,認為“天行有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人性問題上,提出“性惡論”。
前238年,楚考烈王卒,李國伏死士殺春申君。荀子失去政治上的依靠,廢官居家於蘭陵,“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據《荀子》)。
著有《荀子》三十二篇。註釋有唐朝楊左人右京、清朝先謙《荀子集釋》等。
李白
(701—762)天子呼來不上船
李白,五歲誦六經,十歲觀百家,十五作賦凌相如,雖高不滿七尺,而心胸萬丈,卓異才華,使他既自信,更自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註定了詩人不平淡的一生。兩進長安,興沖沖而來,灰溜溜而走,栽於官場傾軋,宮廷紛爭之中。
哎,本是文人,貪圖什麼功名,這多餘的痴情,終究耽誤了一絕世天才。
傳說李白醉酒落水而死,逝世前,賦《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辭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杜甫
(712—770)星垂平野闊
字子美,玄宗天寶三年(744),他33歲時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天寶六年,應科舉考試,因李林甫作梗,舉人全部落第,他遂在長安潦倒十年左右。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和家人也淪入難民行列,備受苦楚。後流落到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築草堂以棲身。
770年,杜甫作《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詩中說:“北歸衝雨雪,誰憫敝貂裘·”這是向湖南親友請求北歸的資助。但是未能如願。終因貧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