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幸、渴望得到同情的可憐人在向我們傾訴他的痛苦時仍然不免猶豫不決,那是因為他感到我們的同情中帶著勉強的情緒。想到他人冷酷的心腸,他寧願把自己一部分的悲傷隱藏起來,而不願盡情發洩自己的痛苦。那些春風得意、趾高氣揚的人就不同了,他知道只要我們不是因為妒忌而討厭他,就會對他的成功表示衷心的同情和讚賞,所以他絲毫不會掩飾自己的得意之情。
雖然日常的笑聲和淚水都是很正常的,但我們卻總覺得旁人更願意同情我們的歡樂而不是悲傷,因此我們更願意在朋友面前露出笑容,而不是潸然淚下。即使遭遇最不幸的打擊,可憐兮兮的抱怨也會讓人難堪。但勝利的狂歡卻不是下流的行為,雖然由於審慎,我們常常在成功的同時保持克制,但這是因為此時過度的喜悅最容易招致別人的妒忌。
老百姓對在競技場上超過自己的勝利者會報以熱烈的歡呼,決不會有任何嫉妒。而在旁觀一次死刑時,他們的悲痛又是那麼莊嚴肅穆。我們在葬禮中的哀慟往往只是偽裝出來的表情,但是在洗禮或婚禮中我們總是感到由衷的快樂,毫無做作。在所有這些喜慶場合,我們的快樂雖然短暫,卻與當事人的感覺一樣真實。當我們熱情洋溢的對朋友表示祝賀時,的確是為他們的幸福感到高興。此時我們內心充滿了真正的快樂,眼裡閃耀著喜悅和滿足的光芒,音容笑貌、舉手投足都顯示出勃勃生氣。
然而,當我們安慰痛苦的朋友時,我們的感覺卻遠遠無法與他們相比。我們坐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一本正經地傾聽他們訴說自己的不幸。看著他們在講述過程中不時因為內心情感的波動而哽咽難言,我們心裡卻越來越不耐煩,完全不能跟上他們的情緒。但是同時我們也知道他們如此激動是理所當然的,換成我們自己也會有同樣的表現。在內心深處我們甚至會罵自己麻木不仁,也可能由此“製造”出一種同情,但是這種人為的同情可想而知是多麼經不起考驗,一旦我們轉身離去它就會無影無蹤。大概上帝覺得我們自己的痛苦就已經夠受的了,所以他並不要求我們去分擔別人的痛苦,最多鼓勵我們努力減輕別人的痛苦。
正因為我們對別人的痛苦感覺遲鈍,那些在巨大痛苦之中仍然雍容大度的人才顯得超凡脫俗。能在一連串小麻煩中保持心情愉快的人當然是個招人喜歡的紳士,比起那些能夠這樣去面對可怕災禍的人也毫不遜色。…………詳細請見 中國城市出版社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定價:20元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為什麼有人不停地最求財富和地位?
由於世人更喜歡同歡樂而不是共患難,使得我們習慣於炫耀自己的財富而隱瞞自己的貧窮。當我們感到眾人對自己貧寒的窘境一覽無餘,卻極少報以同情的時候,那種羞恥的感覺簡直無以復加。然而刺激我們追逐財富、遠離貧窮的主要動力並不是這種淡薄的人情。是什麼促使世人忙忙碌碌、勞苦終生?他們追名逐利、爭權奪勢、一心向上爬,到底是為了什麼?若說是為了維持溫飽,那麼體力勞動者最低的工資就足以讓他們衣食無憂、安居樂業,還可以贍養家庭。在認真研究過他們的收支狀況後,我們發現他們把大部分收入用於那些為生活提供方便的奢侈品,而且有時甚至會為了博取虛名而慷慨解囊。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討厭他們的生活?那些出身上流社會的人為什麼害怕落入這種布衣蔬食、茅屋陋巷的窘境,即使無需勞動貴體,也覺得生不如死?是認為自己的腸胃更高階,還是覺得在高堂巨室裡睡得比茅屋草房更香?事實剛好相反,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不願明說。那麼,究竟是什麼引起了社會各階層都無法逃避的競爭?我們為了實現所謂人類的偉大目標,改善生存狀況而追求的利益又是什麼呢?那就是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大家關注的焦點,從別人的注意中得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