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間,後唐統治者表面上對他表示重視和信 任,實際上很不放心,既害怕他潛通契丹,又擔心他吞併河朔和南侵關 中。因此,一直等待時機將他消滅,現在仁福去逝,時機已到。唐明宗 為了消滅這一隱患,決定採用&ldo;調虎離山&rdo;之計,發布了將彝超和彰武 (治所在延州)節度使安從進對調的命令。即將彝超自夏州調到延州為 延州留後,安從進自延州調至夏州為夏州留後。並以武力為後盾,派邠 州節度使藥彥稠率軍5萬,前往接受夏州。彝超決心保衛夏州。他一面 上書明宗,講明不願遷鎮的理由,一面調集党項羌和所謂&ldo;諸胡&rdo;(西 北各少數民族)騎兵萬人守城抵禦。夏州城為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都 城,城牆以&ldo;蒸土築之&rdo;1,堅如鐵石。彝超命&ldo;四面党項部落萬餘騎, 薄其糧道&rdo;,使後唐軍隊&ldo;死者甚眾&rdo;2。在唐兵厭戰,糧運受阻,人民 要求停止戰爭的情況下,明宗下令撤軍,並授予彝超檢校司徒、定難軍 節度使。彝超也因此繼續稱臣納貢。
夏州統治者粉碎了後唐政府的吞併陰謀,這在拓跋部發展的歷史上 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第一,這次鬥爭的勝利表明,拓跋部與中原王朝的軍事力量對比發 生了較大的變化。過去中原王朝動輒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強迫少數民族地 方政權就範的局面已被打破,經過這次較量,使夏州地方政權看到了自 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作為一種政治勢力獨立發展和進一步建立國家的 可能性。
第二,使拓跋部首領對中原王朝的態度發生變化。過去對中原王朝 俯首稱臣、唯命是從,自此之後,開始&ldo;傲視中原,陰結叛臣&rdo;1,積極 參加對中原王朝對抗的活動。從表象上看,與各中原王朝雖然仍舊稱臣 納貢,但這只是一種表面文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