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書生賦詩(第2/3 頁)
卜逢時看完信以後,認真分析起那裡的形勢。
南北兩朝邊境之爭後,北朝戰敗。迫不得已與南朝簽訂了和約。將兩國邊境之處北朝一方五十里寬的區域劃為非軍事區。這一片廣大地區自古繁華富庶,人口密集。共有十六州七十二縣,百座城池。和約規定:南北雙方均不可在這一地區存在軍事力量。各州縣只保留一定的捕快衙役,維持日常治安和生活秩序。兩朝百姓可以在這一地區自由行走,自由經商,自由來往。於是,在十六州之地一時間形成了一種興旺發達,繁榮昌盛的局面。各種各樣的人物到這裡去討生活。有商人,有農民,有佃戶,有工匠;有逃亡的罪犯,有開小差計程車兵,有懷揣夢想的冒險家,有兼併土地的大地主;有開青樓妓院的,有做小買賣的;有和尚,有道士;有落魄的文人墨客,還有逃亡的貪官汙吏。一時之間,形形色色各樣人等雲集到這裡。十六州之地彷彿成了自由天堂,成了樂土。
宇宙的法則就是這樣:當某一個地方內部力量去掉以後就會形成真空,其他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填充進去。十六州之地,沒有了軍事力量的存在,自然會有別的武裝勢力填充進去。豪強惡霸蓄養家奴打手,黑惡勢力坐收保護費,僧尼道士利用法寶愚弄愚民,等等。各種各樣的勢力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些力量一天天發展壯大起來。力量壯大了野心就會膨脹。當某一股力量足以左右這一區域的形勢以後,這一力量的控制著或者操縱者就會跳出來要求話語權。有了話語權還不夠,還要向統治者分一杯羹。有的甚至稱王稱霸,夜郎自大,關起門來做他們的帝王美夢。
歷史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十六州之地,自古就是南北兩朝反覆爭奪的地方。南朝人認為十六州是他們的失地,應當收復。北朝人認為十六州是他們的故土,一度被南朝搶佔。如今迴歸北朝理所應當。南朝的文人志士經常把收復十六州作為他們的文學題材。有詩句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十六州。北朝的文人士子也針鋒相對,有詩句雲:男兒寒窗求功名,何如鎮守十六州。
這一地區由於歷史原因,形成了十分複雜的人文地理。南北兩方的人民長期在這裡雜居,大多數地方的百姓已經形成魚水關係,誰也離不開誰。有兒女親家,有世代姻親,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鄉里鄉親。普通民眾不再有南朝人北朝人的割裂觀念。但現實的事情就是這樣:一池清水很平靜,被渾水摸魚,別有用心的人一攪動,立刻變的渾濁和翻滾起來。
十六州情況也不完全一樣。有些州北方人居多,有些州南方人居多。處於東南地帶的江州、湖州、淡州和泊州四個州府歷來南方人居多。南方人在這些地方有自己的社群。許多村莊和城鎮都是整村整鎮的南方居民。他們有自己的祠堂,有族長。一般的訴訟都不會經公。日常生活很獨立。居民與官府的關係相對疏遠。北朝的地方官對當地望族大戶很有成見。而這些望族大戶,除了每年繳納賦稅時候和官府打打交道之外,其他時候很少去拜訪官府。有的大戶甚至把子弟送往南朝學習和求取功名。因此,這四州有許多人在南朝做官。
湖州城裡有一家大戶,姓郭。家裡有一個年輕人叫郭長風。是個讀書人。郭長風生的瀟灑倜儻,一表人才。有一定的文采。在同輩中算是佼佼者。平生頗有志向,經常對人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乘長風破千里浪,珍惜時光,建功立業。時人共許之。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郭長風三次到盛京趕考,每次都信心百倍,躊躇滿志。結果總是名落孫山,榜無名。由於家境殷實,自己年齡也不大。來日方長有的是機會。郭長風倒也沒把落榜當回事。回到家鄉,仍然詩酒風流,悠遊歡暢。整天和一大幫文人閒客吟詩作賦,遊山玩水。身邊總是美女如雲,家丁成眾。揮金如土,瀟灑風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