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皇后張氏(第2/3 頁)
為師用大法力將你依次送到后妃們身邊,催促她們趕緊準備去上早朝。”
話音一落,催木匠便掐訣唸咒,施展了《旁門左道七十二術之“邇去”法術,一揮手便發出一道法力,將朱由校包裹起來,直接送到皇后居住的“慈慶宮”去了。“張嫣兒,朕的皇后,朕來看你了,嘿嘿。”
明熹宗天啟皇帝的懿安皇后張氏,名嫣,字祖娥,小字寶珠,是河南祥符縣(今開封縣)人。張嫣小時候純潔嫻靜,笑不露齒。七歲的時候,她茹苦耐勞,灑掃庭院,洗衣做飯,樣樣都會。
沒事的時候,張嫣就獨處一室,習做女紅,閱覽書史。十三四歲時,生得窈窕端麗,絕世無雙。張嫣的父親張國紀喪偶後,女兒張嫣就把家裡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條,照顧弟妹,友愛親切。
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三月,天啟皇帝朱由校剛一登基稱帝,便要求大婚沖喜,於是詔選天下十三到十六歲的淑女。徵集參選的淑女有張嫣等約五千人一起到北京。在京進行初選、複選、終選等複雜過程。
從天下淑女中選皇后,明朝有先例。明憲宗成化帝選皇后時,皇太后諭禮部:“榜諭京城內外,於大小官員民庶有德之家,務擇其父母賢善,素有家法女子,年十五至十八,容貌端潔,性資純美,言動安詳,鹹中禮度者,令其父母送來,吾將親閱焉。”說明,皇帝選後妃,其實都是由皇太后等長輩們在背後操持。
初選後妃的過程如下:第一輪挑選都是每百人一組,以年齒為序,都整齊站立,由太監按組逐個檢查。太監們邊檢查邊說:某某稍高,某某稍矮,某某稍胖,某某稍瘦。這一輪淑女被淘汰的大約一千人。
第二輪篩選還是每百人一組。太監們會按要求逐個嚴格查驗,仔細檢視甚至測量並比對所有被檢淑女們的耳、目、口、鼻、發、膚、腰、領、肩、背等十項內容,若有一項不合格的就被淘汰,大約一千人。
第三輪篩選仍是每百人一組,仍由內監們再次檢查,主要是聽聲音是否甜美。言為心聲,審查聲音。
其實很簡單,就是讓這些淑女們自己朗誦自己的姓氏、籍貫、年歲,並聽淑女們的聲音,凡是稍強、稍弱、稍粗、稍濁、稍快、稍慢的,都被淘汰,大約一千人。這主要是因為皇宮大內的規矩森嚴所致了。
進入複選階段後,第一輪參加複選的淑女們,是要被太監們層層嚴格篩選的。比如,太監們會拿著尺子,一個一個地測量淑女的手和腳,檢查其手腕,對手腕稍粗、稍短,腳趾稍長、稍大的淑女進行淘汰。然後,太監們又命令淑女們轉圈走上數十步,以便觀察淑女走路姿態、風度是否美觀,共淘汰大約千人。
第二輪篩選過後,五千人的淑女群體已被淘汰掉四千人,只留下約一千人了,都召入宮裡,進行挑選。這時,由老年宮娥將淑女引進密室,觀其形體,查其乳房,嗅其腋味,撫其面板,淘汰者約七百人。
這時,第三輪應選的淑女約有三百人,都在宮裡住一個月。讓宮中太監、宮女、嬪妃們暗中仔細觀察其性情、言辭等專案,總體評價其各人的性格,是否剛柔、愚智、賢否、粗細?最後入選淑女僅五十人!
不過,這剩下的50名淑女,已可作為皇帝的妃嬪、選侍等對待了,畢竟皇帝也需要女人來傳宗接代。
終選結果,還是由“司禮監”秉筆太監劉克敬來總理皇帝選婚之事,畢竟他是大內總管。當時,後宮則由住在慈寧宮的萬曆帝的劉昭妃(壽八十七歲)以“皇太妃”身份掌管“太后寶璽”,最後由天啟皇帝欽定名單。
最後階段的第一輪面試由“大內總管”劉可敬主持,查各淑女之書法、口算、詩詞、音樂、歌舞等,測評其文化素養。經過層層篩選之後,終於從這50人中選中了三人,就是將來的后妃:張嫣、王氏和段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