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2/2 頁)
恰好壓過日軍這一級別的戰艦一頭。
這絲毫也不奇怪,因為實際上列強在長江水域活動的炮艦,一半以上是江南造船廠製造的,可謂知己知彼。遺憾的是民權艦沒能有機會和列強的炮艦一較高下,因為隨著海軍戰術的進步,海空戰已經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抗戰中中國艦艇大部分的損失,來自於日軍的空襲。
日本淺水炮艦勢多,排水量250噸,主炮80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機槍6挺,航速15節。
當然,當時的形勢下,民權艦等海軍艦艇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嚇唬陸軍。
可惜的是,當時中國的財力無法接受海軍106艘戰艦的造艦計劃,尤其是一二八事變中海軍畏敵如虎,不敢與十九路軍聯合抗戰,與空軍奮勇抵抗的形象大相逕庭,輿論上影響了對海軍建設的投入。計劃的106艘戰艦,實際建成的除了更小的一些輕型炮艦炮艇外,只有以上列出的艦艇了。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海軍終於有了洗雪恥辱的機會,但是,此時海軍的裝備和日軍的比較令人寒心,中國海軍主力的九艘巡洋艦中,有七艘居然是清代的遺產!國力的對比差異在海軍方面最為明顯。面對噸位二十倍於己,裝備更加精良的對手,中國海軍被迫退入長江內河阻擊日軍的進攻。
海軍主力第一艦隊,第二艦隊堅守長江,建立了江陰封鎖線,為了阻止日軍沿長江向上遊機動,中國海軍測量隊在指揮官葉裕和率領下,以青天,檄日,甘露三艦冒死破壞下游所有燈標訊號,有力地阻止了日軍沿長江向上遊的迅速推進,保護了陸軍的側翼。只是由於漢奸黃浚父子出賣作戰計劃,才未能將長江上游日軍各艦截擊殲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