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何況廟裡不但有白蹭飯的,還有蹭住宿、蹭上學的呢。
有一定規模的寺廟,都會有一些空閒住宿房,名義上用來接待施主香客們,但事實上往往會成為變相的&ldo;旅店&rdo;。一些趕路的旅客,特別是文人士子們,經常以上香佈施的名義給寺裡一些財物,作為實際上的食宿費,然後就可以在寺裡住上一陣子。要知道當時想住正規旅店或驛站,必須出示各種身份證明檔案,有時候搞得相當麻煩,而寺院裡這種手續就簡便得多,相對來說收的費用也少。甚至住客們錢花光了一貧如洗,一些在乎臉面講究影響的寺院也不好硬把人轟出去。
借住在寺廟裡還有個好處,就是像您這樣有文化素質的僧眾多。某天您有空了,晃到客捨去跟住客月下散步聊聊天,從春秋左傳談到楞伽華嚴,從孔孟仲舒扯到達摩玄奘,吟詩對曲打打機鋒來個頓悟,大家都開心。文人和僧人之間酬唱應和留下的&ldo;千古佳話&rdo;也不少,像王維和神會、陸羽和皎然、蘇大鬍子和佛印等。一些名山大寺裡還有學問非常深的高僧,會吸引很多俗世文人來拜在門下從師受教,他們往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就像上大學進修一樣。
這種情況還算正常的寺廟生活,但您要再往邊上走走,沒準能看見更奇特的現象。大和尚們不但開辦成人進修班,連童蒙基礎教育也一力包辦。
您走近寺院旁邊一處偏遠獨立的小四合院,聽到院內傳出小孩子們的琅琅讀書聲。走進去一看,正堂簷下端坐著寺裡的和尚,當然一般是文化水平較好也比較有耐性的那種,院子裡或者兩廊下放著一具具書案坐墊,若干個從七八歲至十幾歲不等的俗家小孩正坐在書案後,搖頭晃腦地跟著和尚師父讀書。這裡面也可能有自幼出家的小沙彌,但大部分都是附近人家的小孩,授課內容也包括一些佛經教典,但也有很多五經詩文等儒家經籍,因為來上學的這些孩子主要目標可不是當和尚,而是讀書識字長大了考科舉。特別是在當地政府無力辦好官學的地方,寺廟裡的學校就成了當地基礎教育的主力軍,這些孩子每次抄書寫文,作業卷子末尾都署名為&ldo;&tis;&tis;寺學郎 某某&rdo;。
寺廟附屬小學,您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再往邊上走,那裡還有更多&ldo;寺廟辦社會&rdo;的產物,比如這幾進院子。您別太靠近了,更別走進去,這可是很危險的地方。
院門外邊掛著&ldo;病坊&rdo;木牌的這個院子,是專門收治窮苦病人特別是傳染病人的民間醫院。當時平民百姓對傳染病怕得厲害,如果家裡沒什麼錢,久病床前無孝子,往往把病人送進寺院裡的&ldo;病坊&rdo;完事。醫院支出由寺廟負責,醫生也都是寺裡的和尚,當時懂醫術的僧眾不少,事實上替信徒治病也是佛教的主要傳播手段之一。還有個別非常虔誠要造大功德的高僧建立過&ldo;癘人坊&rdo;,專門收治麻風病人,還真有治癒的例子,當然也有大和尚把自己老命賠進去染病而死的例子。
這種有慈善救濟性質的&ldo;病坊&rdo;,對於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歷代官府都對此給予支援鼓勵,後來還出資把&ldo;病坊&rdo;擴建為&ldo;悲田坊&rdo;,除了收治病人以外,還收容無家可歸的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等。即使是在唐武宗滅佛時期,這些社會救濟機構也被鼓勵繼續辦下去,不過主辦者由佛寺變成了當地官府。
寺廟辦旅館,寺廟辦學校,寺廟辦醫院,您問寺廟還管辦什麼更不靠譜的社會事業?呃,這邊來,請跟我走進寺廟後面的山岡祠堂蓆棚,請看屋棚裡這一具具方方正正、有稜有角、陰沉肅穆的……棺材。
嚇著了?至於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