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就變!你的真如自性應你的私心,就給你產生一個私心的種子,你起什麼樣的心,動什麼樣的念,“穀神”就給你隨緣烙上什麼樣的“烙印”,種上相應的種子。任何種子的資訊結構都要產生相對應的“現量”,我們見到的宇宙萬物都是一系列“現量”的連續展現,就連佛學中講的十法界也是這樣展現的,所以“穀神”成為天地萬物的本源。
“不死”的妙明常在的“穀神”,猶鏡應物,變現產生出一切事物。這就是惠能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一切萬法來自自性,一切萬法本是自性。懂得這個道理和機制,就可以理解“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了。因為“穀神”不變隨緣,隨緣而變;鏡體不變,映象隨緣,永無窮盡,“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正是“穀神不死”可產生出各種相用,所以“穀神”就是總持,就是天地之根,故稱之為“玄牝之門”。“玄牝之門”,正就是真如不守自性的真空妙有的機制。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和佛陀講的“一念無明起,山河大地生”,是同一原理。所以,“一念無明”就是天地萬物的初始,也就是天地之根。那麼,這個“一念無明”是咋來的呢?“一念無明”也是因為我們“穀神不死”的妙明,“自心取自心”而現出的“量”;“自心現量”的相,就展現為天地萬物。這個機制我們通常稱為演化,老子稱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個妙明的“穀神”是常住不變的,是無相之實相,古人稱為真空,也可以當作現代物理講的“絕對真空”。正因為是妙明之真空,才能夠妙有,這就是真空妙有啊!這就是妙有的“玄牝之門”。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真如自性隨緣不變,也就是說不死的“穀神”你永遠也用不完。真如雖不守自性,能遇緣就變,但萬變而“穀神不死”,故稱為隨緣不變。你看(拿水晶球演示),這個水晶球上的影像隨外緣在變!隨我的手動,你們看到的影象不一樣,影象變了,但水晶球變不變?水晶球體不變!正是水晶球不變而能隨緣,才體現出“穀神不死”,才能夠展現出“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功用。用這個水晶球來表示,你就能體悟“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原理。水晶球始終用不完竭,它儘管就那麼大,這就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勤”就是用竭了,用完了。“不勤”的意思就是不竭,永遠用不完。為啥?剛才說了,真如自性就像鏡子一樣,鏡子不因映象而減損鏡體。你爺爺手裡的鏡子,你太爺爺手裡的鏡子,不論多少代到底還是那個鏡子啊!是不是啊?不會因映象的生滅變化而把鏡子照薄了!這就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機制。我們自性本體的“穀神”產生日月星辰、宇宙萬物,其原理和映象的關係類似。鏡不異像,像不異鏡;像即是鏡,鏡即是像。像妄鏡真,故才能“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要悟解老子的“穀神不死”啊!你要始終契入實相才行,否則難以理解!
(此文根據講解《道德經》錄音整理修改而成)
■老子大智慧的修法——轉正覺
張: ……我們再看一看老子。老子一生的大智慧,就體現在他留給我們的這部《道德經》中。《道德經》裡面講轉正覺的內容很多啊!真不愧為大智慧的聖人。
看第三章,咱們挑著講一些。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段話我不講,能懂嗎?××,老子這段話你能懂嗎?你說說我聽。
××:“常無知”就是極性……。
張:“常無知”是極性嗎?!“常無知”是極性還是非極性?你(指另一人)說呢?
……對!“常無知”是非極性。“常使民無知”,這正顯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