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制定一個用料的標準(第1/2 頁)
“上漲就留著,等到漲不動了,開始下跌了就拋,如果開盤就下跌,可以先拋一半,再觀望,跌的多了就接回來,等到漲回來了之後,隨時可以將剩下的一半丟擲去,來回的做套。
如果不想太麻煩了,可以不用理它,等漲超了28元的價位在丟擲去。”歐陽德和想了想說道。
以對方現在手中的三十七萬股計算,漲超28元最多不到二個月,獲利一百五十多萬,甚至二百萬,已經是很不錯了,百分之二十的收益,也算對得起他借給自己的一千萬元了。
忙了一個下午,晚上還加了班,才總算是寫好了幾十款傢俱的料單。
之前開料部的開料師傅,都是憑著自己的經驗,以及借籤之前做好的成品貨的用料規格開料,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每個開料師傅開出來的料,雖然大都相差不大,但卻也是各不相同的。
趁著這個機會,推行統一的用料標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制定一個標準化,以後大家都按照統一的標準開料,能夠省去很多的麻煩。
而且外發加工的貨,沒有一個用料的標準,更加的不行,外廠加工的時候偷工減料,影響到了質量,受傷害的不只是購買了這些傢俱的顧客,廠家的名聲也會受到損害。
雖然紅木傢俱這個時候很少有品牌的意識,但顧客買回去出了質量問題,退給銷售商,銷售商是會退回給供貨廠商處理的。
而且顧客退貨的次數多了,銷售商肯定也不會再願意和這種,質量沒有什麼保障的廠商合作了。
畢竟你這一家廠商,並不是銷售商唯一的選擇,不從你這裡拿貨,還可以從別的廠家拿貨。
不論是做什麼產品的企業,質量都是企業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如果質量得不到保障,消費者是不會願意買帳的。
歐陽德和既然坐在了工廠生產總管的位子上,就應該負起生產質量的責任,這樣以後要離開的時候,也能無愧於心,堂堂正正的離開,而不是心虛,或者是被老闆炒了魷魚,趕走的。
老闆翁誠信這段時間也一直在廠裡辦公,畢竟廠裡總管走了,新總管還沒有上任,很多事情沒有他在,還真是沒有辦法處理。
其實老闆祖籍江浙省,小時候隨家人偷渡到了香江,在一家傢俱廠裡打工,從學徒做起,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木工師傅。
改開之後,到了深川市,用自己打工積蓄的資金,再找親朋好友借了一些,拼湊了二百萬,在關外步吉街附近的細亮窩,找了這麼一處地方,租了下來,建起了鐵皮房,開辦了這家紅木傢俬廠。
內地的人工成本很低,加上各種優惠條件,翁誠信在內地生產的紅木傢俱,開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運到香江出售,賺了不少錢。
之後規模越來越大,最近幾年也開始在內地銷售了。
現在翁誠信的資產,早已經是過去的十倍都不止了,但沒有人會覺得自己錢多,翁誠信很看好內地的市場和發展,而且事實也在照著他預想的一樣,訂單接到了手軟,他都要挑選著接了。
不是他不想全部都接下來,而是工廠生產不出來,你接了訂單卻不能按時交貨,是要按合同賠錢給客戶的。
不過今天和歐陽德和的一番談話中,歐陽德和提出的外發加工的建議,讓翁誠信彷彿看到了一條閃著金光的大道。
看似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卻節省下了大量的時間,以前一套沙發可以賺二萬元,但一個月只能生產二十套。
外發加工的沙發,也許一套沙發只能賺一萬五千元,但一個月能生產出二百套,總利潤要比自己生產時的一個月,提升了七八倍,你說那一個更划算?
翁誠信能把工廠越做越大,說明他是一個很精明的生意人,這筆帳他很容易便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