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武王在位的公元前740年左右,既然周王室不給我名分,那我就自封名分,強大起來的楚武王就是這麼做的。對楚國這種自立為王的行為,周王室雖然憋氣,卻也沒有辦法,這時期的中原,已經陷入了周王室衰微,諸侯戰亂的時代,周天子自身都難保,還管你楚王的名分?不服氣的當然還有中原的諸侯國,但此時與楚國毗鄰的黃河流域,無論是鄭國還是宋國,都已不具備單獨面對楚國的實力,黃河流域與楚國之間的強弱對比早已經易形。從楚武王開始,楚國的北方邊境局面,已經從當年的抵抗中原諸侯侵擾,變成了此時的主動出擊,不斷佔領中原諸侯土地,黃河流域的宋國、蔡國、鄭國等國家的迅速削弱,與此關係頗大。楚武王的兒子楚文王在位時期,將楚國的國都定在郢都,以此為中心,楚國很快有了&ldo;楚地千里&rdo;的廣闊版圖。到了楚成王在位時期,周天子終於承認了楚國的王位,要求楚國&ldo;節制百越,無侵中國&rdo;。對於楚國的畏懼,可謂溢於言表。
這時期的楚成王,在楚國歷史上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之所以不太出名,主要因為他運氣不好,生活的年代先是有齊桓公九合諸侯的霸業,如日中天的聲威;後又有晉文公稱霸中原,繼續尊王攘夷的大業,將這位楚王的聲威給&ldo;襯&rdo;了下去。他在位的時期,和這兩位春秋霸主都曾經&ldo;對話&rdo;過,先是和齊桓公針鋒相對,險些釀成兩大強國之間的全面戰爭,最終在正確認識了雙方實力對比後主動求和,卻也讓齊桓公意識到此時楚國的強大。而另一位霸主晉文公,與楚成王更有淵源,早年他還是個流亡公子的時候,就曾得到楚成王的幫助,而後兩人兵戎相見,在城濮打了一戰,結果是楚成王大敗,晉文公確立了霸主地位。但這一戰,晉國贏得相當驚險,當時晉國聯閤中原齊國、秦國兩大強國與楚國對壘,但總兵力尚不及楚國的一半,如果不是楚將狐偃輕敵冒進,被晉齊秦三國聯軍合圍,此戰的結果恐怕還不好說。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