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這次宋神宗出兵的意圖很明確,決心也很大,即要求將士齊心協力, 領兵將領&ldo;不惜爵賞,鼓勵三軍士氣&rdo;6,一舉蕩平西夏。按照宋軍原來 的作戰計劃,總的作戰方略是分進合擊,&ldo;五路之師皆會靈州(今寧夏 靈武縣西南)&rdo;1。具體戰術由涇原、環慶兩路會師先取靈州,然後攻打 興州,河東、鄜延兩路到夏州會合,先攻取環州,然後直搗興州。至於 董氈所率的吐蕃軍隊,&ldo;若赴興、靈道路阻遠,即領全軍過河(黃河), 攻取涼州&rdo;。2意在從側面牽制夏國右廂軍隊,配合五路主力攻取興州。
劉昌祚率領5萬人馬,首先開人夏境,到達堪哥平磨哆(chi侈)隘 口,與夏統軍國母弟梁大王接戰,大敗夏軍,&ldo;斬獲大首領沒羅臥沙、 監軍使梁格嵬等十五級,小首領二百一十九級,生擒首領統軍侄紇多埋 等二十三人,斬二千四百六十級&rdo;3。接著,乘勝進軍,抵達靈州城下。
由於劉昌祚受高遵裕節制,遵裕唯恐昌祚獨立大功,命令他暫時不要攻 3《夢溪筆談》卷25,《雜誌二》。
1《西夏書事》卷25。
2《西夏書事》卷25。
3《宋史》卷333,《俞充傳》。
4《宋史》卷312,《王珪傳》。
5《宋大詔令集》卷235,《招諭夏敕牓》。
6《長編》卷315,元豐四年八月。
1《宋史》卷486,《夏國傳下。》 2《宋會要輯稿》第175冊,《兵部》八之二四及二五。
3《宋會要輯稿》第175冊,《兵部》八之二五。
城,但等遵裕的軍隊到達之後,夏兵已做好了防禦的準備。夏人決黃河 七級渠水淹灌宋軍,同時派兵斷絕宋軍糧道,宋軍饑寒交迫,加上水淹, 死傷慘重,潰不成軍,撤退時高遵裕的87000人,只剩下13000人。種 諤率領的93000人馬,從陝西綏德城出發,沿無定河西進,連續攻佔了 銀州、石州、夏州等地,由於軍糧接濟不上,加上大雪紛飛,士兵饑寒 相逼,撤退時僅剩3萬人馬。王中正所部6萬人馬,從麟州出發,沿無 定河北進,進入沙濕地區。前進十分艱難,到宥州奈王井時,也因軍糧 缺乏,士卒損失約2萬人,被迫撤軍。至於統帥李憲所率領的熙、秦 軍和吐蕃兵3萬,於九月間在攻佔古蘭州之後,接著向東攻佔龕谷(今 甘肅省榆中縣境內),獲得大量窖藏糧食及武器,&ldo;分兵發窖取谷及防 城弓箭之類&rdo;1。十日,率軍至天都山下,&ldo;焚夏之南牟內殿並其館庫&rdo;
2,打敗西夏統軍仁多■丁,擒獲士兵100人。鑑於前線宋軍接連失利, 於十一月間班師回原駐地。
夏勝宋敗的原因 公元1082年(夏大安八年,宋元豐五年)正月,宋神宗下令追究這 次戰爭失敗的責任。高遵裕責授郢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種諤、王中 正、劉昌祚並降官。五路伐夏,以宋方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有以下幾 點: 第一,神宗命將非人,使這次戰爭缺乏卓越的富有軍事才能的統帥 來正確指導這次戰爭。當神宗打算用宦官李憲、王中正為統帥時,宋臣 孫固反對道: &ldo;伐國大事,而使宦者為之,士大夫孰肯為用。??今舉兵五 路並進,而無大帥,就使成功,兵必為亂。&rdo;3 同知樞密院呂公著也反對任用宦者為帥,但神宗未能採納這種意見。直 至五路伐夏失敗之後,神宗才認識到自己命將非人的錯誤,他對孫固說: &ldo;若用卿言,必不至於此&rdo;。4 在答文彥博的手詔說: &ldo;朕涉道日淺,昧於知人,不能圖任將帥,以天賜可乘之機, 上為祖宗殄滅一世仇,深為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