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這段話關鍵的一句是&ldo;而其專授蕃職?&rdo;。對此,有兩種理解,一種 把蕃職理解為專門給党項人設立的蕃官蕃職,因為只有党項人才能擔 任,所以叫做&ldo;專授蕃職&rdo;,按照這種理解,就很自然地得出了兩套官 制兩個系統的結論。另一種把&ldo;蕃職&rdo;,理解為&ldo;由党項人擔任的官職, (但)以蕃號命名&rdo;2。結果得出了一套官制,一個系統的結論。但兩種 理解顯然以第二種比較正確和科學。因為從全文的內容看,吳廣成只說 官分文武班,並未明確指出其官分為漢官和蕃官兩套官制。我們如把&ldo;專 授蕃職&rdo;理解為只有党項人才能擔任的蕃官蕃職,則與史實不符。因為 西夏的蕃官蕃職並非只有党項人才能擔任。如公元1054年(夏福聖承道 四年,宋嘉佑元年)西夏派遣到宋朝的告哀使者是祖儒嵬名聿則和慶唐 徐舜卿,其中慶唐為蕃號官稱。徐舜卿為漢人,說明蕃官並非党項人所 專授。同時,党項人可以兼任漢官。如党項人嵬名濟乃任夏西南都統。
西南都統為漢官。党項人可以兼任漢官以及漢人也可以擔任蕃官的史 實,說明瞭&ldo;蕃官&rdo;為党項人的&ldo;專授蕃職&rdo;的不可信,表明蕃官與漢 官本是一套官職兩種名稱罷了。
第二,西夏的一些蕃官如領盧等明顯是漢官的党項語音譯。史載: &ldo;夏人遣使入貢,僭漢官移文於州,稱其國中官曰樞密,(程)
戡止令稱副使不以官,稱樞密曰&ldo;領盧&rdo;,方許之&rdo;1。
這裡&ldo;領盧&rdo;就是樞密的西夏語音譯。
第三,作為研究西夏的基本史料,如李燾的《長編》、《遼史&iddot;西 夏外紀》、《金史&iddot;西夏紀》都只說&ldo;官分文武班&rdo;,並未說官分蕃官、 漢官兩個系統。
第四,西夏仁宗仁孝時,党項人骨勒茂才所著《蕃漢合時掌中珠&iddot;人 事門》記載西夏官制時,僅羅列了一套漢官,並未記載漢官之外,還有 一套蕃官。既然當代人記載當代人之事沒有留下蕃官的記錄,那麼,蕃 官作為一套與漢官並列而存的官制,顯然是不大可能的。
第五,西夏與遼、金同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按理在他們的交往 中,西夏派往遼、金的使者應該出現蕃號官名,但西夏蕃官卻不見於《遼 史》和《金史》的記載。
第六,在夏宋交往過程中,西夏使者並非自始至終都用蕃號官稱。
這種蕃號官稱,據《宋史&iddot;夏國傳》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公元1042年(夏 天授禮法延祚五年,宋慶曆二年)。但到公元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 1蔡美彪等著:《中國通史》第6冊,第四章《西夏興亡》;吳天墀:《西夏史稿》增訂本,第201‐ 頁。
2鍾侃等著:《西夏簡史》,第二章第一節。
1《宋史》卷292,《程戡傳》。
夏永安元年)乾順親政之後,西夏蕃官不再出現於漢文的記載1。
當然,關於&ldo;蕃號&rdo;官稱,是一個不易搞清楚的問題。到目前為止, 除了少數幾個知道它的含義外,大部分至今很難作出解釋。其中有些雖 是漢官的党項語音譯,有的則不一定是嚴格的官職稱謂的党項語音譯, 而是党項貴族首領一種封號或尊稱的稱呼。如&ldo;謨寧令&rdo;,漢譯為&ldo;天 大王&rdo;。而野利仁榮被稱為&ldo;謨寧令&rdo;,後官居太尉,十分顯然,&ldo;謨 寧令&rdo;不是党項語音譯明矣。
元昊所設立的中央官職,至公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