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壺天之術(第1/3 頁)
入夜,昌蘭城再次熱鬧起來。
連續幾晚的人口失蹤,令知府大人大發雷霆,府下各吏各房如臨深淵。
壓力層層傳導之下,至執行層面,直接發展為滿城煙火。
偌大的昌蘭城,一時間,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巡邏兵卒,遍佈街頭巷尾。
在這喧囂氣氛下,城西一棟民宅小院裡,莫川卻和天寶方丈圍桌而坐。
同行的還有一位法號義乾的遊方道士。
此人年約五十,寬臉大耳,鬍鬚稠密,手中始終捧著一枚玉笏,端是不怒自威。
據天寶方丈介紹,義乾道士在金州一帶頗有名望,一手朝真拜斗秘法,斬妖除魔無數。
此來昌蘭城,有心建觀立派,故而對城中精怪作祟之事十分上心。
畢竟若能得知府垂青,將事半功倍!
此時,院外喧囂不絕,院內三人老神在在,品茗論道。
天寶方丈顯然對扶鸞觀祖師爺十分感興趣。
言辭間,多有打探。
莫川不好一問三不知,只能有選擇的回答。
即便如此,依舊令天寶方丈驚歎不已。
尤其是對“虛空請劍”一幕,反覆追問,剖析毫釐。
許久,一臉感嘆道:
“老衲聽聞,道門有言: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終世不移!看來,扶鸞觀祖師爺非尋常鬼仙!”
莫川心中一動,連忙追問:“敢問法師,這裡面還有講究?”
“老衲非道門中人,對道門之事僅僅止於耳聞,豈敢班門弄斧?”
天寶方丈看向義乾道士。
莫川見狀,隨即向義乾道士拱手問道:“道友可否教我?”
義乾道士顯然早已知道“莫川”跟腳。
亦知他乃雲極觀道童出身,看似一把年紀,實際上,見識閱歷不及鄉野道士。
想著長夜漫漫,索性聊了起來。
反正只是一些道門基礎知識,便是人盡皆知也無妨。
卻說《道德經》有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門萬般法術,皆由道衍生而出。
可謂:千變萬化,萬法歸一。
道門所求,便是這萬法歸一的道。
又名:道果。
換言之,道為根基,法為分支,術為末梢。
在諸多道術中,又以地煞七十二術最為有名:
其中有一術,名為:
【壺天】
——可納須彌於芥子。
傳聞,修至大乘境界,袖裡可藏乾坤,掌中可存日月。
扶鸞祖師爺可憑空取劍,想來應該掌握了這門道術。
這意味著扶鸞祖師爺,極有可能獲得了一門道法傳承。
這也是天寶方丈所言“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的真正含義。
當然,這只是天寶方丈的猜測。
然而即便如此,莫川聽完依舊心虛至極!
‘這下裝逼裝大發了!’
一時間,他竟有些憂心扶鸞觀前景。
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他只希望扶鸞老道能夠謹小慎微,莫生事端。
聊完道術,莫川又打聽修行之法。
須知,相同道術,落在不同境界修士手中,威力自然也截然不同。
便如那壺天之術,不入流修士掌握,最多藏些私人物件;
若是大能修之,可闢洞府、創乾坤。
面對莫川的打聽,義乾道士直搖頭:
“《道德真經》有言,大道好生,誘人垂法,千門煉性,萬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