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北平文武歸心(第2/2 頁)
樂觀一些。
諸多關隘未曾丟失,手頭還有三萬多兵馬能夠調遣。
寧遠衛官兵,更是拼死將敵寇擋住,讓山海關守備應光曾能夠從容收攏潰兵,加固防線。
憑藉著幽燕之地的雄關險隘,必有一些生機!
而這個時候,北平同知陳擇善,卻是面露難色,道:
“殿下,其實局勢之所以敗壞如此之快,便是因為朝廷拖欠軍餉,導致士氣低下。糧餉短缺,將士食不飽腹,無力作戰。還有前線軍中,更是缺少甲胃兵刃、弓弩箭失。”
“若是不解決這些問題,只怕難以阻擋那幾十萬敵寇啊!”
李玉鑑聞言,眉頭緊縮。
雍博榮此時,已經前往臨淄,籌措糧草、餉銀、軍械了。就連江南都指揮使於大同,此時也應該快要收到抽調軍械的密令了。
可不說江南,哪怕是從不遠的山東籌措調集,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此時遼西戰局,最缺的就是時間!
看著這位燕王,此時並沒有露出畏懼退縮之色,反而是在皺眉沉思解決之道,陳擇善心中稍稍一定。
沉默了片刻之後,陳擇善再次開口道:
“其實下官,或有一策……只是不知殿下,是否敢施行。”
李玉鑑聞言,毫無猶豫,當即道:
“快說!”
陳擇善看向李玉鑑,眼底帶著一絲深意,沉聲道:
“府衙雖沒有糧草餉銀,可北平城中有!”
“戰局敗壞太快,知府大人、守備大人,還有一眾府衙官吏的家業家產,可還沒來得及全部收攏帶走……”
“這些產業裡有糧店、錢莊,可調撥前線,臨時應急,穩住軍心。還有礦產、冶煉匠人,也可劃歸歸入府衙之下,打造軍械,供給前線。”
這陳擇善的建議,聽起來很是不錯,糧草、餉銀、軍械,一下子全都有了。
但此法,卻也有弊端!
像北平知府、北平守備這幾個,能做到正四品實權地方大員的人,哪個簡單?又有哪個後面沒有靠山?
別看現在他們棄城而逃,眼看著官職不保。
可只要他們背後靠山微微一使力,用不了多久,這些人就能官復原職。
此時拿了他們的家業,遼西乃至幽燕丟了,這些人必然要藉機發作,落井下石。
而就算守住了遼西,事後李玉鑑縱然貴為親王之尊,也要承受這些人的報復!
可聽到陳擇善的提議之後,李玉鑑卻是毫無遲疑,當即喝道:
“身為朝廷命官,卻棄城而逃,自當問罪。即刻派人,抄沒家產,以供前線大軍!”
李玉鑑不知這個陳擇善在打什麼主意,但這個問題對她來說,卻不是什麼問題!
她得罪了六部官員,不受皇帝喜歡,還為神京諸王所忌憚。
守不住遼西,她沒好下場。
若是守住了,本就不打算以正常手段登上九五之位的她,也絲毫不懼朝堂之上那些貪腐庸碌的百官。
此言一出,大堂之中先是沉默了一陣。
陳擇善眼中陡然一亮,略顯炙熱地看了李玉鑑一眼,旋即鄭重地躬身行禮,朗喝道:
“下官,謹遵燕王之命!”
堂中一眾官員,目光灼灼地看向燕王,亦是齊齊行禮,山呼道:
“謹遵燕王之命!”
起碼在此時,面臨著敵寇入侵的危急局面,這些遼西、北平地方出身的官員,為了保衛故土家園,已盡數歸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