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量,給清廷征服全國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觀察,朱常淓的望風
納降確實是關係非淺的,他應當被作為民族敗類綁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受到無
情的鞭撻。
魯王等私匿印信,將謀不軌&rdo;。這裡所說的魯王都是潞王的訛寫。清初相當一部分檔案是滿文寫成的,修
實錄時改譯漢文,就常常發生同音、近音異字的錯誤。按,陸圻《纖言》記:&ldo;丙戌(1646)四月初九日,
有得蠟丸飛書告諸王同謀滅清者,同日太子、弘光、潞王、秦王等九王俱被戮於市。&rdo;
1 謝國楨氏說:&ldo;黃道周等勸潞王在杭州監國,他沒有聽從,反而苟且偷生的投降了。&rdo;(見《南明史略》
第七十六頁。)朱常淓降清是事實,但說他未出任監國則不妥。
2 李清《三垣筆記》附識下,《弘光》。
第六章 清廷統治者推行的民族
征服和民族壓迫政策
第一節 多爾袞的失算
1645 年夏天,清廷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是十分驚人的。到這年五月,大
順農民軍不僅失去了全部佔領的地方,其領袖李自成‐‐大順國皇帝也在清
阿濟格部追擊下逃入湖北通山縣被鄉團打死,大順政權已經名實俱亡了,只
剩下一支還有相當實力的武裝,史學界一般稱之為大順軍餘部。同一個月,
南京弘光朝廷在多鐸統領的清軍面前幾乎毫無抵抗,就土崩瓦解了。南明原
來擁兵自重的江北四鎮和左夢庚部軍隊都爭先恐後地向清朝投降。這種離奇
的現象,對各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順農民軍元氣大損,陷於群龍無
首的境地,不再扮演逐鹿中原的主角。忠於明朝的官紳士民也震驚不已,他
們當中許多人迷戀的東晉、南宋偏安局面被無情的事實打得粉碎了。可是,
對於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攝政王多爾袞來說,勝利卻來得太容易,他以為清朝
的兩大對手大順、南明都已經被徹底打垮,剩下的事不過是接管地方,享受
勝利果實而已。
這年閏六月初七日,多爾袞傳諭兵部道:&ldo;江南地方南直、江西、湖廣
三處已經歸順,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七省遵依表文
尚未報到,應速行遣官招撫,在京文武官員不拘見任、家居及士民人等,有
情願輸忠效力的,準赴兵部報名,驗實,齎捧敕諭,給賜路費、馬匹前去。
事竣,有功重加升賞。該部即出示曉諭。&rdo;訊息一公佈,一些熱衷功名的無
恥之徒立即看準這是憑藉清朝兵威,以三寸不爛之舌謀取富貴的大好機會,
於是自告奮勇,要求出使。崇禎初年名列魏忠賢逆案的孫之獬自稱&ldo;臣妻放
足獨先&rdo;以巴結滿洲貴族,是個不折不扣的卑汙小人。這時又急不可耐地上
疏說:&ldo;志士忠臣每思垂名竹帛&rdo;,並稱自己占卜了一課,&ldo;得辭雲:&l;時
乘六龍為帝使東,宣達詔命無所不通。&r;今皇上龍飛正時乘也,若臣得奉命
則為帝使矣。無所不通則成功矣。一生勳業留俟今日,臣不敢違天自逸,以
取譴戾&rdo;1。以算命吉辭公然形之於奏疏,不僅愚昧可笑,更說明其寡廉鮮恥。
刑部江西司員外郎丁之龍奏稱自己原是湖廣鎮遠衛應襲指揮同知,與貴州鎮
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