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刻日齊集,大事可圖也。但機事貴密,不可輕洩。&r;&rdo;有鹽城起義失敗的厲
豫避難巢縣,同朱國材結盟,以史可法的名義號召士民,正月二十五日集眾
一千多人乘夜攻破巢縣,二十九日又攻克無為州。幾天以後,清援軍趕到,
&ldo;獲賊首朱國材、厲豫,從賊者盡殲滅,仍誤殺良民無數&rdo;2。當朱國材冒充
史可法號召反清復明之時,巢縣生員祖謙培、無為州生員沈士簡等十餘人都
3 《青燐屑》卷下。
4 談遷《北遊錄》,紀程。按,李庭芝為南宋滅亡時的抗元著名將領。
1 雲巢野史編《兩都愴見錄》《南都》,見胡慕椿輯《鄉國紀變》第一冊。
2 歸莊《先兄監紀君行狀》,見《歸莊集》卷八。
3 古代典籍記載兵員數字和被屠殺人數往往誇大,揚州城內當時未必有這麼多居民。《明季南略》卷三雲:
&ldo;揚州煙爨四十八萬,至是遂空。&rdo;
1 談遷《棗林雜俎》仁集,《江寧謠》條。&ldo;成仇&rdo;為&ldo;承疇&rdo;的諧音。
2 康熙十二年《巢縣誌》卷四,祥異。
&ldo;頭巾藍衫&rdo;前往謁見,共圖義舉,後來遭到清政府的無情鎮壓。3這個&ldo;偽
史閣部案&rdo;說明史可法在南明紳民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清軍攻克揚州前後,江北明朝官軍幾乎毫無鬥志,一矢未發即倉皇投降。
高傑部官軍在其子興平侯世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總兵李成棟等帶領下先
後降清;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東平侯劉澤清在清軍南下時,&ldo;將原管
淮陽十四州縣土地、人民、兵馬、錢糧留交總兵柏永馥&rdo;代理,自己同山東
總督王永吉、總漕都御史田仰等帶著一批文武官員乘船逃往海上。這時南京
已經陷落,清固山額真準塔統偏師由山東南下,五月十八日佔領徐州,沒有
遇到任何抵抗就接管了邳州、宿遷、睢寧、沭陽、桃源、清河等縣,二十八
日柏永馥率部投降,淮安失守。六月,準塔和清朝委任的巡撫趙福星派人持
書信往海上招降劉澤清等人。劉澤清即在閏六月二十四日赴淮安投降。1據多
鐸向清廷奏報,來降的南明總兵多達二十三員、副將四十七員,馬步兵共計
二十三萬八千三百名。2僅這一批在江北投降清朝的南明兵員數目就超過了多
鐸、阿濟格兩路兵力的總和。何況還有左良玉之子左夢庚帶領麾下十五員總
兵全軍降清;黃得功部將田雄、馬得功的叛變投降。弘光五大藩鎮這樣望風
而降,並不是兵將不堪一戰,而是他們憑藉&ldo;定策&rdo;等原因形成尾大不掉的
勢力集團,有挾制朝廷之心,無忠貞報國之志。他們所關心的既然只是保住
自己的榮華富貴,一旦強敵壓境,自然以歸順&ldo;敘功&rdo;為上策。後來展開的
歷史場面表明這五藩下的總兵李成棟、李本深、金聲桓、李國英、田雄、馬
得功、徐勇等人都擁有相當的戰鬥力,他們為清廷徵戰時往往發揮出超越滿
軍的作用。李成棟、金聲桓等舉兵反清時,滿洲貴族也視之為畏敵。弘光朝
廷依賴籠絡藩鎮而立,又以藩鎮叛降而亡,這個歷史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3 順治五年閏四月江寧學政魏琯揭帖,見《明清史料》己編,第一本,第四十六頁。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