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才在山東汶上縣被清政府捕獲,全家處斬1。
朱由崧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挫敗了某些東林‐復社人士擁立潞王朱常淓
的計劃。圍繞帝位的勾心鬥角,並沒有就此平息。弘光立國一年之內,先後
發生了&ldo;妖僧&rdo;大悲、偽太子、&ldo;童妃&rdo;三大案。這三個案件表面上是孤立
的,互不相涉,卻都貫串著對朱由崧繼統不滿的政治背景。
一、大悲案。1644 年十二月,忽然有個和尚來到南京,自稱是明朝親王,
從兵亂中逃出做了和尚。弘光帝派官員審訊他的來歷,大悲起初信口開河說
崇禎時封他為齊王,他沒有接受,又改封吳王。聲稱&ldo;潞王恩施百姓,人人
服之,該與他作正位&rdo;。弘光君臣見他語無倫次,形跡可疑,嚴加刑訊,才
弄清大悲是徽州人,在蘇州為僧,確實是個騙子。經過九卿科道會審後,將
大悲處斬。2
二、假太子案。1644 年十二月,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從北方南
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結伴而行。晚上就寢時發現少年內衣織有龍紋,驚
問其身分,少年自稱是皇太子。抵南京後,高夢箕難辨真假,急忙送往蘇州、
杭州一帶隱蔽。可是,這少年經常招搖於眾,露出貴倨的樣子,引起人們的
注意,背後竊竊私議。高夢箕不得已密奏朝廷,弘光帝派遣內官持御札宣召。
元年(1645)三月初一日,這個少年從浙江金華到了南京,被交付錦衣衛馮
可宗處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面諭群臣道:&ldo;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
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rdo;1隨令侯、伯、九卿、翰林、
科、道等官同往審視。大學士王鐸曾經擔任東宮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
1 李清《南渡錄》卷二。
2 同上,卷四。按,永、定二王名字諸書頗有出入。這裡是引文,不便更改。
1 參見孟森《明烈主殉國後記》,收入商鴻逵先生編孟森《明清史論著集刊》上冊。孟氏指出朱慈煥所供
六子名為和字輩,末一字均為土字部,完全符合明太祖所定宗室命名原則;但他把朱慈煥自述孫名曾裕誤
信為&ldo;鈺寶&rdo;,說是&ldo;皆童稚隨意所稱乳名&rdo;。我在1984 年版《明末農民戰爭史》第二六八頁上提出慈煥
給孫兒命名為曾裕實隱其曾祖父(朱由檢)臨御天下之意。
2 大悲案據弘光時任工科都給事中的李清所撰《南渡錄》卷四,《三垣筆記》卷下《弘光》。計六奇《明
季南略》卷六《大悲僧假稱定王》條說他是齊藩庶宗,冒充定王,受審時口稱:&ldo;今潞王賢明,應為天子,
欲弘光讓位。&rdo;
1 王鐸《擬山園選集》卷十一,奏疏四。&ldo;三月初二日奉上諭。&rdo;
模樣,一眼就看出是奸人假冒。他在奏疏中說:
臣一見即吒之曰:&ldo;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豈其然乎?&rdo;臣同舊禮部
尚書北京端敬殿中侍班三年,例當考滿升蔭,為妬者沮之。尚記先帝東宮大目方顙,
高聲寬頤,厚背首昂,行步莊,立度肅。今臣立於面前曰:&ldo;汝識我不?&rdo;應曰:&ldo;不
也。&rdo;曾謂三年侍班幾之離者二尺有咫而不識臣為誰耶?臣已確知其偽矣。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