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總督,派兵來迎接。十八日,抵德州,清山東巡撫方大猷大張告示雲:&ldo;奉
攝政王令旨:陳洪範經過地方,有司不必敬他,著自備盤費。陳洪範、左懋
第、馬紹愉止許百人進京朝見,其餘俱留置靜海。祖澤溥所帶多人,俱許入
京。&rdo;二十九日,行至河西務,因清順治帝定於十月初一日在北京即位,使
團暫停前進。十月初五日,才到張家灣,清廷差禮部官又奇庫來迎。十二日,
使團捧弘光&ldo;御書&rdo;從正陽門入城,清方安置於鴻臚寺居住,嚴加防範。十
三日,清禮部官來鴻臚寺問:&ldo;南來諸公有何事至我國?&rdo;使臣答道:&ldo;我
朝新天子問貴國借兵破賊,復為先帝發喪成服。今我等齎御書來致謝。&rdo;清
朝官員說:&ldo;有書可付吾們。&rdo;使臣告以&ldo;御書&rdo;應面遞清廷最高統治者,
不能交禮部。清官說:&ldo;凡進貢文書,俱到禮部轉啟。&rdo;使臣聲稱自己所齎
乃&ldo;天朝國書&rdo;,不是進貢文書,雙方堅持不下。次日,清內院學士剛林等
來到鴻臚寺,指責江南&ldo;突立皇帝&rdo;,即不承認弘光朝廷的合法性。使臣爭
辯說南京所立乃神宗嫡孫,倫序應立。爭論不休,剛林蠻橫地說:&ldo;毋多言,
我們已發大兵下江南。&rdo;左懋第回敬以&ldo;江南尚大,兵馬甚多,莫便小覷了&rdo;,
不歡而散。使團齎來的弘光&ldo;國書&rdo;,清方拒絕接受;朝廷和使臣致送吳三
桂的書信,拜會降清大學士馮銓、謝陛的名帖,也因吳、馮、謝三人死心塌
地投靠清廷,不屑一顧。1十五日,清內院官帶領戶部官員來收銀幣,計銀十
萬兩、金一千兩,蟒緞已運到者二千六百匹。弘光朝廷另賜&ldo;薊國公&rdo;吳三
2 甲申八月初一日陳洪範致吳三桂書中說:&ldo;朝議僉謂洪範與老親臺託誼葭莩&rdo;,可見兩人有親戚關係,
見《明清史料》丙編,第一本,第九十三頁。十二月十五日,陳洪範南還,上言:&ldo;初,禮部薦臣與吳三
桂同裡戚誼,意清之破賊,必三桂為政。其事殊不然。&rdo;
3 《清世祖實錄》卷五。按,《清初內國史院滿文件案譯編》中冊,第四十五頁,在六月二十六日下記&ldo;大
清國攝政王諭陳大將軍曰&rdo;,云云。較清實錄記載更為完整,可資參考。但信中說&ldo;請將軍傳諭史先生及
左、劉、金、劉煌、劉、於、王八將軍&rdo;顯有誤譯,當為下文所記左良玉、於永綬、高傑、金聲桓、
劉肇基、黃得功、劉澤清諸將。
1 《清世祖實錄》卷八。陳洪範《北使紀略》載:八月&ldo;廿一日至宿遷。忽接□(虜)使唐起龍等六人齎
□攝政王書與本鎮,事涉嫌疑,不敢遽進,當即具疏奏聞。&rdo;《清實錄》所記時間當為收到唐起龍奏疏之
日。
1 計六奇《明季南略》卷二《北事》。
桂白銀一萬兩、緞二千匹,也一併收去。二十六日,剛林來到鴻臚寺向左懋
第等人傳達多爾袞的命令:&ldo;你們明早即行。我已遣兵押送至濟寧,就去□
知爾江南,我要發兵南來。&rdo;左懋第等見清方態度強硬,毫無和談之意,僅
要求赴昌平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