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 第一章 亡者的自白(第二十四節)(第2/2 頁)
是完成計劃後在安心等待結果的表現啊。
最後至於胡伐保和伊庇倫斯先生,很遺憾我並未來得及找到他們。對於死人和並非裝出的精神異常者,我只能遺憾地承認他們確實是我的剋星。
所以剩下的就只能是做一個猜想了。伊庇倫斯先生第二個進場,早在遊戲剛剛開始時恐怕就已經出了問題,而在我之後入場的胡伐保似乎很快就被前者殺死了,我賭他們並沒能來得及完成扮演,無論歷史上他們的角色曾經做過什麼。
那麼你看,三個人都正確完成了扮演,但一個被害人怎麼可能被殺死三次呢?”
主持人安畢斯先生對這個話題表現出了盎然的性質,姿勢誇張地攤開手問道:“我也很好奇,你是怎麼解決這個悖論的?”
“答案就在育兒室裡,”納維斯大大的黃眼睛晃動著深邃的光彩:“百年前的男爵大人擁有過不止一個孩子呢。無論是照片還是育兒室裡孩子們複數的用品都可以證實這一點。
出於某種原因,我想應當是某種神秘學儀式的需要或者詛咒,男爵的孩子們分別被園丁,鋼琴師和女傭殺死。
考慮到遊戲的整個流程與規則,我想很大機率上偵探與男爵本人也曾在歷史上動過手,只是可憐的胡伐保與伊庇倫斯先生沒能完成他們的扮演而已。”
說到這裡,納維斯貓頭鷹般的大眼睛直勾勾滑向了甄澄:“最後的提示就在【被害人】的身份上了。
我們所有人扮演的身份都指向一個特定的個體。男爵顯而易見只有一位,這是有史料可查的。他大機率沒有理由請一位以上的偵探,更沒聽過有哪位貴族在自己的莊園聘請兩位以上鋼琴家的,除非開音樂家沙龍。
園丁與女傭倒是有可能同時有多位在宅邸裡工作,但考慮到主辦方如此執著於‘再現歷史’,想必牽扯到案件中的園丁與女傭同樣是特定的個體。
唯有【被害人】。對比我們所有人身份卡上的角色,甄小姐所扮演的角色為什麼不是‘大小姐’或者‘女兒’,而偏偏是‘被害人’呢?
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死者本身就不止一位。
我們在遊戲中扮演,甄小姐並不會真的被殺,所以同一個玩家完全可以扮演數位【被害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